追路

zhuī lù [ zhui lu]
注音 ㄓㄨㄟ ㄌㄨˋ

词语释义

1.追随。 2.追击的道路。

词语解释

  1. 追随。

    宋 王安石 《与彭器资书》:“衰疾无缘追路,且为道自爱。” 宋 王安石 《答范峋提刑书》:“适以服药疲顿,不获追路。”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五:“明日,追路 以道 入 咸阳 。”一本作“ 追随 ”。

  2. 追击的道路。

    《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退兵时,命劲兵一队防护尾军,以断敌追路。”

引证解释

⒈ 追随。一本作“追随”。

宋王安石《与彭器资书》:“衰疾无缘追路,且为道自爱。”
宋王安石《答范峋提刑书》:“适以服药疲顿,不获追路。”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五:“明日,追路以道入咸阳。”

⒉ 追击的道路。

《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退兵时,命劲兵一队防护尾军,以断敌追路。”

追路的网络释义

追路

  • 追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uī lù,是指追随。
  • 汉字详情

    zhuī,duī [zhui,du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WNNP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RR
    四角: 37307

    详细解释

    zhuī

    动词

    (1)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使追赶对象回来)

    追,逐也。——《说文》

    以比追胥。——《周礼·小司徒》。注:“逐寇也。”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七臣七主》

    追亡逐北。——汉· 贾谊《过秦论》

    壶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庄子·应帝王》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汉主追 韩信,苍生起 谢安。—— 唐·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闻追豫州。——《资治通鉴》

    (3) 又

    追操至 南郡。

    追购又急。——宋· 文天祥《后序》

    (4) 又如:穷寇勿追;穷追;猛追;追亡(追逐败亡的人)

    (5) 追求;追取

    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你只顾侵来肥己买笑追欢,败坏国家许多大事。——《水浒全传》

    (6) 又如:追摄(追取);追欠(追缴亏空的款子、拖欠的赋税等);追欢(求欢)

    (7) 赶得上;比配

    除两税外,不许差役追拢。——《旧唐书·食货志上》

    (8) 又如:追匹(比配;匹配);追配(与前人相匹敌,媲美);追扰(追比侵扰)

    (9) 追随,紧紧跟随某人

    追,隨也。——《方言十二》

    其言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逐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唐· 柳宗元《时令论》

    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10) 又如:追陶仿谢(追随、仿效陶渊明、谢灵运去过隐居生活)

    (11) 回溯;追念;召回

    追亨朝亨。——《周礼·司尊彝》。注:“犹追祭迁庙之主。”

    盖追先帝。——诸葛亮《出师表》

    (12) 又

    深追先帝。

    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刘禹锡《问天钧赋序》

    (13) 又如:追斋理七(追奠死者);追摄(追念记取);追叹(追溯往事而感叹);追慕(追念仰慕);追摧(追念悲伤);追恨(追溯往事而悔恨)

    (14) 补救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书·五子之歌》

    是谓追之。——《素问·调经论》。注:“犹補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追受其牒。——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5) 又如:追像(补救);追补(特加补救以往的不足或缺陷);追救(补救);追书(补记)

    (16) 追寻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17) 又如:追迹(追寻遗迹);追掩(追踪袭击);追骑(追寻侦察人、事的真象)

    (18) 追究

    苟有不晓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

    (19) 又如:追比(定期追究;限期完成);追劾(追究告发以前在职时所犯的罪过)

    (20) 送别;告别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诗·周颂·有客》

    (21) 又如:追赠(帝王在臣子死后送给他的官爵或称号);追酒(饯行);追饯(追送饯行)

    (22) 收缴

    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西游记》

    (23) 催逼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蚕女》

    (24) 又如:追敛(催交租税);追征(催迫征收);追租(催交租税)

    du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ursue, chase after; expel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i1 [东莞腔] zui1 [海陆丰腔] chui1 dui1 [客英字典] chui1 [陆丰腔] chui1 [宝安腔] zui1 [客语拼音字汇] dui1 zui1 [梅县腔] zhui1 dui1 [台湾四县腔] zui1 d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隹脂B合平聲合口三等脂Bţwitryi/twy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