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兵

zhuī bīng [ zhui bing]
注音 ㄓㄨㄟ ㄅ一ㄥ

词语释义

1.指追击的兵。 2.谓征召﹑调集军队。

词语解释

  1. 指追击的兵。

    《史记·天官书》:“追兵在外不战。” 南朝 宋 鲍照 《结客少年场行》:“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李根全 《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的追兵越来越近了,箭头像暴雨似地向他们飞来。”

  2. 谓征召、调集军队。

    唐 刘希夷 《将军行》:“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有司上言皇太子当冠,用二月吉,请追兵备仪仗。” 宋 王安石 《曾公墓志铭》:“詔 陕西 ,即经略使追兵,皆以时赴。”

引证解释

⒈ 指追击的兵。

《史记·天官书》:“追兵在外不战。”
南朝宋鲍照《结客少年场行》:“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李根全《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的追兵越来越近了,箭头像暴雨似地向他们飞来。”

⒉ 谓征召、调集军队。

唐刘希夷《将军行》:“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有司上言皇太子当冠,用二月吉,请追兵备仪仗。”
宋王安石《曾公墓志铭》:“詔陕西,即经略使追兵,皆以时赴。”

追兵的国语词典

追来的敌军。

追兵的网络释义

追兵

  • 追兵,汉语词汇。
  • 拼音:zhuī bīnɡ
  • 释义:1、指追击的兵。2.谓征召﹑调集军队。
  • 追兵造句

    前有敌人,后有追兵,我们已经腹背受敌,该如何是好?
    知道后有追兵,他急如漏网之鱼,向山中逃去。
    痴是病。至少是病态,把自己臆想的东西强加于自己,断断续续加压,徒增烦恼,是自己和自己没完没了的追赶和厮杀,到最痴时,前无道路后有追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敌人随时感到风声鹤唳,早就吓破了胆。
    面临绝路,后有追兵,坚强不屈的战士呵,纵身跳下悬崖。
    前有断崖,后有追兵,我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眼见追兵将至,姬无崖慌不择路,穿入汉阳城外的山林里,很快就到了一处悬崖。
    他们怎么可能会不紧盯荆政城呢?假设,您现在就成了惊弓之鸟,走出城门,恐怕不出一天,我们就会被正玄们的追兵堵得严严实实。
    想不到我黄飞虎一世英雄,竟落得有家难回,有国难投,有冤难诉……我们背对著黄河,眼看追兵越来越近,决定拼死一战。
    是列水了吧……也就是大同江,理论上,追兵应该是找不到了。
    身后的日本兵也开枪了,子弹擦着三人的头皮飞了过去,三人心胆俱裂,林笑棠开始有意识的带着两个人绕着弯儿跑,但身后的追兵就是甩不掉。
    虽说四处搞破坏的虎哥晚节不保,但总算是有惊无险的甩掉了追兵,且顺利爬回了萧川龙的住处。
    造父在重伤之余,依然凭借自己的御车术,将追兵甩在了山势陡峭之处。
    一路的抱头鼠窜,数不尽的凄风苦雨,杀不净的遍地追兵。
    相传当年西楚霸王至乌江自刎,其尸首被追兵四分五裂,纷纷哄抢以向刘邦邀功请赏。
    不防前面王朴的人马又被俞彬杀败,这时候官兵后军在前,前军在后,中间夹着俞彬的人马,后面又是高杰的追兵,直杀得两路官兵抛盔弃甲,大败而奔。
    追兵越来越近,这时天色暗了下来,积雪云乌沉沉地在天空聚集,鹅毛大雪顿时密集了好几倍,前路越发看不清了。
    端木云等人为了躲避追兵慌不择路地往森林深处逃跑,等甩开追兵后发现在这遮天蔽日的森林里,众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
    曹操但知其二,吴或蜀的追兵必袭南郡,而且预留锦囊妙计,以期转败为胜。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汉字详情

    zhuī,duī [zhui,du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WNNP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RR
    四角: 37307

    详细解释

    zhuī

    动词

    (1)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使追赶对象回来)

    追,逐也。——《说文》

    以比追胥。——《周礼·小司徒》。注:“逐寇也。”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七臣七主》

    追亡逐北。——汉· 贾谊《过秦论》

    壶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庄子·应帝王》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汉主追 韩信,苍生起 谢安。—— 唐·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闻追豫州。——《资治通鉴》

    (3) 又

    追操至 南郡。

    追购又急。——宋· 文天祥《后序》

    (4) 又如:穷寇勿追;穷追;猛追;追亡(追逐败亡的人)

    (5) 追求;追取

    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你只顾侵来肥己买笑追欢,败坏国家许多大事。——《水浒全传》

    (6) 又如:追摄(追取);追欠(追缴亏空的款子、拖欠的赋税等);追欢(求欢)

    (7) 赶得上;比配

    除两税外,不许差役追拢。——《旧唐书·食货志上》

    (8) 又如:追匹(比配;匹配);追配(与前人相匹敌,媲美);追扰(追比侵扰)

    (9) 追随,紧紧跟随某人

    追,隨也。——《方言十二》

    其言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逐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唐· 柳宗元《时令论》

    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10) 又如:追陶仿谢(追随、仿效陶渊明、谢灵运去过隐居生活)

    (11) 回溯;追念;召回

    追亨朝亨。——《周礼·司尊彝》。注:“犹追祭迁庙之主。”

    盖追先帝。——诸葛亮《出师表》

    (12) 又

    深追先帝。

    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刘禹锡《问天钧赋序》

    (13) 又如:追斋理七(追奠死者);追摄(追念记取);追叹(追溯往事而感叹);追慕(追念仰慕);追摧(追念悲伤);追恨(追溯往事而悔恨)

    (14) 补救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书·五子之歌》

    是谓追之。——《素问·调经论》。注:“犹補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追受其牒。——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5) 又如:追像(补救);追补(特加补救以往的不足或缺陷);追救(补救);追书(补记)

    (16) 追寻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17) 又如:追迹(追寻遗迹);追掩(追踪袭击);追骑(追寻侦察人、事的真象)

    (18) 追究

    苟有不晓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

    (19) 又如:追比(定期追究;限期完成);追劾(追究告发以前在职时所犯的罪过)

    (20) 送别;告别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诗·周颂·有客》

    (21) 又如:追赠(帝王在臣子死后送给他的官爵或称号);追酒(饯行);追饯(追送饯行)

    (22) 收缴

    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西游记》

    (23) 催逼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蚕女》

    (24) 又如:追敛(催交租税);追征(催迫征收);追租(催交租税)

    du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ursue, chase after; expel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i1 [东莞腔] zui1 [海陆丰腔] chui1 dui1 [客英字典] chui1 [陆丰腔] chui1 [宝安腔] zui1 [客语拼音字汇] dui1 zui1 [梅县腔] zhui1 dui1 [台湾四县腔] zui1 d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隹脂B合平聲合口三等脂Bţwitryi/twy
    bīng [bing]
    部首: 201
    笔画: 7
    五笔: RG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soldier,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明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p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