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象

jì xiàng [ ji xiang]
繁体 蹟象
注音 ㄐ一ˋ ㄒ一ㄤ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迹象 jìxiàng

(1) 指表现出来的不明显的现象

失败的迹象
sign

词语解释

  1. 亦作“蹟相”。亦作“跡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文人笔墨,随在皆寓天机,若必於跡象拘泥求之,则凿矣。”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杂感》诗:“迹象本难明,隐约寸心许。”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宇宙万物认为只是一些迹相,而演造这些迹相的有一个超越感官、不为时间和空间所范围的本体。”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我们的骑兵在 鸡鹿寨 外草地上,发现五百里外有 汉 军马粪多处,察看迹象,像是来了大批 汉 军。”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蹟相”。亦作“跡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文人笔墨,随在皆寓天机,若必於跡象拘泥求之,则凿矣。”
清周亮工《庚子重九杂感》诗:“迹象本难明,隐约寸心许。”
郭沫若《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宇宙万物认为只是一些迹相,而演造这些迹相的有一个超越感官、不为时间和空间所范围的本体。”
曹禺《王昭君》第四幕:“我们的骑兵在鸡鹿寨外草地上,发现五百里外有汉军马粪多处,察看迹象,像是来了大批汉军。”

迹象的国语词典

可供追寻查探的线索、现象。

如:「根据种种迹象显示,他有重大涉案嫌疑。」

迹象的网络释义

迹象 (词语释义)

  • 迹象,指表现出来的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成功的迹象。另有同名韩剧。
  • 迹象造句

    这里被火烧过后,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在这嘶吼中,却见那昏暗的天空震动,似有无数波纹回荡间,更走出现了碎裂的迹象,似就连这天,也在此人的吼声中无法抵抗,要崩溃。
    础润而雨,从需求不明、物价太低、劳动市场饱和等迹象看来,通货尚未走出紧缩的低谷。
    如果发现配偶有出轨的迹象,最好不要急着去找证据证实,而是先搁置一下,可以坦诚的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她,看她如何反应。如果对方否认,就要说服自己相信她。这个相信也是给自己的。同时也告诉对方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这可以看做是一种警告,向对方表明自己对于出轨的态度。
    春天就像个活波的小姑凉,一刻也静不下来,她跑过山,淌过河,给大自然带来一片碧绿的生机,万物都似乎都被她的热情感染的活跃了起来,处处都充满了生命的迹象。
    最近帮派势力似有死灰复燃的迹象,警方正全力注意中。
    然而,尽管有迹象表明更大的开放性,其中少数地方领导的国家,还有许多人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一体化,没有什么迹象显示即将发生的变化。
    对不起,楼主的这种情况种种迹象表明比你大四岁的女孩只是单纯的与你保持朋友的关系,只是看待楼主是弟弟,照顾你而已,听你的话只能表示她照顾你,不想让你伤心,不知道我的一番话有没有伤害楼主的心情,劝你放弃她重拾真爱。
    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
    一片片的森林片刻间就魂飞烟灭,烧焦的树枝还在不停地冒着烟,一切生命的迹象都不存在了,以前那么美丽的森林就这样地消失无踪了。
    “辨忽微于毫芒,察迹象于疑似”,成功的教学往往在于细微处见精神显功力。
    即使是在对经济硬着陆风险忧心最重的中国,也没有迹象表明政府措施有矫枉过正之嫌。
    真正的大鱼在后面!今天鱼儿有咬钩的迹象了哦。
    等待在他的举止中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一丝焦虑或是一丝满足。
    这一带地广人稀,我们驱车行程数十里,不见一个村落,却看见野兽出没的迹象。
    其中的两个在周五或周六的时候没有人来人往的迹象。
    阿根廷军人政府出现内讧迹象。
    挪威军方的迹象已经给了他们和营前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
    戳一戳窗台板看看有没有朽烂的迹象。
    我在寻找你在家的迹象,和我喜欢的纯平电视或者游戏系统。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
    xiàng [xiang]
    部首: 711
    笔画: 11
    五笔: QJE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APO
    四角: 2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动词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英文翻译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ong5 siong3 [梅县腔]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6 siong3 [客英字典] siong5 [沙头角腔] siong5 [陆丰腔] siong6 [东莞腔]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 s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zĭaŋzsiangx/sz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