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è
代词
(1) (形声。从辵(
),言声。本义:迎)(2) 此,指目前的或较近的或刚刚提到的人、物、事或想法
为报江南二三日,这回应见雪中人。—— 卢仝《送好法师归江南诗》
(3) 又如:这向(这些日子);这厢(这边;这里);这的(这个;这里);这壁(这里;这边);这厮(这个奴才,这个家伙。对人轻蔑的称呼)
(4) 此刻,现在 。如:这昝晚(这时候);这昝(这时候);这歇儿(这时候;这会儿);这些儿(这会儿;这时候;现在);这会子(现在;目前)
(5) 另见
zhèi
代词
(1) “这”(
)的口语音 。常用在量词或数量词前。如:这二列火车;这本书(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ê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páo
动词
(1) (形声。从足,包声。本义:兽用足刨地) 同本义
滕公驾至 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定,以足跑地久之。——《西京杂记》
跑,足跑地也。——《广韵》
(2) 另见
pǎo
动词
(1) 急走
跑,趵也。——《广雅·释言》
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唐· 马戴《边将》
(2) 又如:长跑(长距离跑步);跑解马(表演马术);跑冰(滑冰;溜冰);跑竹马(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种);跑搭(奔走,奔忙);跑路(奔走);跑踏(奔走;奔忙)
(3) 逃走;躲避
你当真叫他回去,跑不了一顿饱打。——《老残游记》
(4) 又如:逃跑(逃走);别让特务跑了;跑走(逃走;走掉)
(5) 走;走路 。如:跑凌(从不很厚的河水上走过去);跑走(行走;走路;走动);跑路(走路);跑腿(步行;行走)
(6) 为某种事物或利益而奔走 。如:跑海(到处奔走);跑山(来往于山中做买卖);跑合(旧时指说合生意);跑坡(在野地里跑。意在打猎);跑差(为公家奔走干事);跑船(在船上干活谋生);跑媒(为做媒而奔走)
(7) 丢掉;失去 。如:跑气(漏气);跑风(漏风;漏气);跑躁(指精神失去控制的症状);跑掉(夭亡;夭折);跑燥(发脾气;燥热)
(8) 走运;走红 。如:跑起来(走运)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pau3 [海陆丰腔] pau1 [东莞腔] pau3 [沙头角腔] pau3 [台湾四县腔] pau1 [陆丰腔] pau1 [客英字典] pau1 [梅县腔] pau1 [客语拼音字汇] pau3
◎ 潮州话:p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庖 | 薄交 | 並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效 | 肴 | bʰau | brau/beau |
详细解释
nā
名词
(1) 姓
(2) 另见
nà
代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2) 指示代词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词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ǎ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o2 na3 [宝安腔] la3 | lo2 [客英字典] na3 nai5 ne5 [台湾四县腔] no2 na3 [梅县腔] mak7 man3 na3 nai5 ngai5 ne.5 lai5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3 na4 nai4 [陆丰腔] na3 [东莞腔] la3
◎ 潮州话:na2(náⁿ) na1(n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那 | 諾何 | 泥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nɑ | n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真声。本义:头顶)(2) 同本义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4) 泛指物体的顶部
(5)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6) 马的额头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7) 本,始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 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8) 古县名 。指滇池县,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两汉为益州郡治所
(9) 姓
动词
(1) “颠”假借为“蹎”。仆倒,倒下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颠越不恭。——《书·盘庚中》
造次必如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论语·季氏》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颠踬(被东西绊倒。比喻坎坷不顺利);颠不刺(颠倒;风流);颠头播脑(摇头晃脑。形容得意的样子)
(3) 跑,跳起来跑 。如:对不起,我得颠儿了
(4) 上下倒置
颠之倒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5) 又
倒之颠之。
(6) 又如:颠蹶(颠倒失次);颠错(颠倒错乱);颠趾(颠倒失所)
(7) 陨坠,覆亡 。如:颠陨(坠落);颠殒(死亡,覆灭);颠坠(坠落,陨落);颠跻(坠落);颠越(陨落,坠下)
(8) 颠簸 。如:车颠得厉害;颠动(抖动)
(9) 掂 。如:颠夺(反复斟酌);颠算(反复盘算)
形容词
(1) 狼狈困顿 。如:颠连(困苦不堪);颠沛(动荡;困苦);颠险(挫折,磨难)
(2) 疯狂,发疯,发狂。通“癫”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唐· 张籍《罗道士》
(3) 又如:颠狂(木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颠劣(颠狂顽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