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辛亥革命
(1) 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继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相继起义响应,清王朝终于被推翻
词语解释
孙中山 领导的推翻 清 朝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 湖北 武昌 起义爆发后,各省相继起义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终于推翻了 清 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 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在 南京 成立 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 袁世凯 所窃取。
引证解释
⒈ 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相继起义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
辛亥革命的国语词典
清宣统三年(西元1911),岁次辛亥,十月十日同盟会在武昌所发动的革命,各省纷纷响应,终于推翻满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时代,创建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网络释义
辛亥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像古代刑刀。本义:大罪)
(2) 同本义
辛,大罪也。——《说文》。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
辛所以煞伤之也。——《白虎通》
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清史稿》
(3) 葱蒜等带刺激性的蔬菜
以辛养筋。——《周礼·疡医》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注:“谓椒姜也。”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大蒜勿食,荤辛害目。——《养生要》李善注
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五辛菜》
(4) 天干第八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庚辛。——《礼记·月令》。注:“辛之言新也,因以为日名焉。”
朔月辛卯。——《诗·小邪·十月之交》
太岁在辛曰重光。——《尔雅》
(5) 商帝号
子辛立,是谓 帝辛,天下谓之 纣。——《史记》
(6) 又如:辛甲(纣臣,屡谏纣王不听,去而至周,为太史);辛癸(商纣与夏桀)
(7) 姓
形容词
(1) 辣味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楚辞·招魂》
曲直作酸,从草作辛。——《书·洪范》
苦而微辛。——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辛刻(辛辣峻刻);辛凉(辛辣清凉)
(3) 劳苦;艰苦
柔武以匡辛苦。——《周书》。注:“辛苦,穷也。”
萦苦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宋· 苏轼《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4) 又如:辛心(苦心);辛艰(辛苦艰难);辛毒(辛苦)
(5) 痛苦,悲伤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曹植《赠白马王彪》
(6) 又如:身受酸辛;辛楚(辛酸苦楚);辛伤(悲伤);辛切(悲切)
(7) 酸痛
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素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n1 [梅县腔] sin1 [海陆丰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陆丰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东莞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x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新 | 息鄰 | 心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sĭĕn | s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与“豕”的写法相似,象猪形。古代“亥”与“豕”很容易写混,成语:“鲁鱼亥豕”讲的就是这种误写现象。本义:猪)
(2) 同本义
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慎行论》
亥,豕也。——《论衡·物势》
亥即豕,故曰首曰身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3) 地支的末一位
(4)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5) 用以纪月,农历十月为亥
(6)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日
(7) 用以纪时,即夜里九点至十一点
(8) 十二生肖属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i6 [陆丰腔] hoi6 [梅县腔] hoi5 [东莞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5 [客语拼音字汇] hoi4 [台湾四县腔] hoi5 [宝安腔] hoi3
◎ 潮州话:hai6 (hã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亥 | 胡改 | 匣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ɣɒi | ghaix/hoj |
详细解释
gé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动词
(1) 变革,更改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jí
形容词
(1) 通“亟”。 危急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et7 giet7 [宝安腔] gak7 [沙头角腔] gap7 [陆丰腔] get7 [东莞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et7 giet7 [客英字典] gak7 get7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梅县腔] g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隔 | 古核 | 見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kæk | krek/kae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名词
(1) 命令;政令;教令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n5 miang5 [陆丰腔] miang6 min6 [梅县腔] miang5 min3 [海陆丰腔] min6 miang6 [客英字典] miang5 min5 [台湾四县腔] min5 m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4 min4 [宝安腔] miang3 | min3 [东莞腔] min5 miang3
◎ 潮州话:mian7(miāⁿ) mêng6(mẽ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命 | 眉病 | 明 | 庚三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mĭɐŋ | miengh/mya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