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鼃
繁体
軾鼃
词语释义
亦作“ 軾蛙 ”。据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 越王 勾践 将伐 吴 ,出,见怒蛙, 勾践 俯凭车前横木为敬。从者问其故, 勾践 说:“吾意者,今鼃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軾。”军士听后,勇气大振,“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軾鼃”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
词语解释
亦作“ 軾蛙 ”。据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 越王 勾践 将伐 吴 ,出,见怒蛙, 勾践 俯凭车前横木为敬。从者问其故, 勾践 说:“吾意者,今鼃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軾。”军士听后,勇气大振,“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軾鼃”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矫志》诗:“ 越王 軾蛙,国以死献。”《南齐书·刘虯传》:“谨收樵牧之嫌,敬加軾鼃之义。”
引证解释
亦作“軾蛙 ”。据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越王勾践将伐吴 ,出,见怒蛙,勾践俯凭车前横木为敬。从者问其故,勾践说:“吾意者,今鼃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軾。”军士听后,勇气大振,“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軾鼃”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
三国魏曹植《矫志》诗:“ 越王軾蛙,国以死献。”《南齐书·刘虯传》:“谨收樵牧之嫌,敬加軾鼃之义。”
轼鼃的网络释义
轼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同本义
轼,车前也。——《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
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櫃(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
英文翻译
horizontal wooden bar in fro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