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名俱败

shēn míng jù bài [ shen ming ju bai]
繁体 身名俱敗
注音 ㄕㄣ ㄇ一ㄥˊ ㄐㄨˋ ㄅㄞ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1.犹言身名俱灭。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6回:“今日为公孙枝所诱,死于王城,身名俱败,岂不哀哉!”

成语用法

身名俱败作谓语、状语;指身败名裂。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身名俱灭。

《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今日为公孙枝所诱,死於王城,身名俱败,岂不哀哉!”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就因这两个字上误事,几乎弄得身名俱败,骨肉沦亡。”

身名俱败的网络释义

身名俱败

  • 身名俱败,拼音shēn míng jù bài,汉语成语,解释为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 汉字详情

    shēn [shen]
    部首: 710
    笔画: 7
    五笔: TMD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XH
    四角: 27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1 s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失人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nsjin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
    jù,jū [ju,ju]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HW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BMC
    四角: 27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 同本义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等同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 箕子才俱也, 伊尹为相, 箕子为奴。——《论衡》

    副词

    (1) 皆;全;都

    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三首俱烂。——晋· 干宝《搜神记》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战具俱办。——《资治通鉴》

    (2) 一起;一同

    父子俱在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与璧俱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与俱来。——《三国志·诸葛亮传》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all, together; accompany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k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1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梅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gi3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ki1 ki3 [宝安腔] 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朱平聲合口三等kĭukyo/kiu
    bài [ba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OK
    四角: 788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贝,从攴。攴( ),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 同本义

    败,毁也。——《说文》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

    以侈自败者多矣。

    于是纵散约败。——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败辕裂犁(比喻把事情弄坏);败名(败坏名声);败好(败坏盟好);败事(败坏事情);败家相(败坏家业的情状);败俗(败坏风俗)

    (5) 损害;损伤

    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论衡》

    蠹鱼败书编,萍草粘户半。——宋· 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6) 又如: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

    (7) 失败;战败

    齐师败矣。——《左传·成公二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形篇》

    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 宋· 苏洵《六国论》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宋义论 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成败(成功或失败);败道(失败的原因);败走(战败逃跑);败却(败退);败于垂成(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败阵(对阵时被打败)

    (9) 打败。使…战败

    败宋师于 黄。——《左传·隐公元年》

    匈奴入杀 辽西太守,败 韩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秦数败 赵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 城濮。——《吕氏春秋·义赏》

    (10) 又如:败衄(战败)

    (11) 解除;消散 。如:败火(中医指清热、凉血、解毒等);败毒(解毒)

    (12) 腐烂变质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形容词

    (1) 破旧

    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败絮(破絮);败纸;败物(破损的东西);败衲(破旧的僧衣);败敝(破旧);败褐(破旧的粗布衣服)

    (4) 衰落;破旧;凋谢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败叶(落叶;枯叶);枯枝败叶;衰败(衰落);花开败了;败没(衰落;破败)

    名词

    (1) 灾年;荒年

    丰年补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弊端;过失

    汉兴,改 秦之败。——《汉书》

    舜之求败也,则是 尧有失也。——《韩非子·难一》

    (3) 姓

    英文翻译

    be defeated, decline, fail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6
    ◎ 潮州话:bai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