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身价
(1) 指一个人的身分或在社会中的地位
(2) 旧指人身买卖的价格
(3) 有时也指某种物品的价格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指卖身钱。《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 秀秀 养娘。”《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待后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只是我娶你不起呀,不知道你要多少身价呢?”亦指旧时人身买卖的价格。 郑观应 《盛世危言·贩奴》:“向有拐贩华人出洋之事,名其馆曰招工,称其人为猪仔。猪仔一名载之西洋,身价五六十元。”
引证解释
⒈ 指卖身钱。
引《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待后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只是我娶你不起呀,不知道你要多少身价呢?”
亦指旧时人身买卖的价格。 郑观应《盛世危言·贩奴》:“向有拐贩华人出洋之事,名其馆曰招工,称其人为猪仔。猪仔一名载之西洋,身价五六十元。”
⒉ 指人的身分、社会地位。
引《官场维新记》第十二回:“这是我们不该託人去与他説情,他如今倒越发高抬身价了。”
王汶石《春节前后》:“谁知道那昧良心贼,如今当了个驴官、马官,在人前吃开了,身价高了,架子大了。”
身价的国语词典
指人的身分、社会地位。
如:「他的身价非凡。」、「你别高抬身价了。」
身价的网络释义
身价 (词语)
身价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申 | 失人 | 書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ɕĭĕn | sjin |
详细解释
jià
名词
(1) (形声。从人,贾声。本义:价格,价值)
(2) 同本义
经千载以待价兮。——《文选·嵇康·琴赋》
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管子·轻重》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价贯(价关。以铜钱计算的价钱);价一不择主(价钱一样,卖得谁都可以);价比(是一种物品计算期价格与其基期价格之比);价色(价格)
(4) 钱款、费用
倘蒙不外,赍价前来,以一报答,并无虚谬。——《水许传》
(5) 又如:价钞(价款);价银(指物品、产业按价应收付的银两数)
(6) 声望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杜牧《史将军二首》
(7) 又如:价称(声价名誉)
(8) 化合价 。如:原子价;氢是一价元素;硫可以是二价、四价或六价
动词
(1) 论价
此屏后出为君得,胡贾欲价著不识。——宋· 王安石
(2) 另见
jiè
形容词
(1) 善
介,善也。——《说文》
价人维藩。——《诗·大雅·板》
(2) 又如:价人(善人);价藩(大德之人是国家安全的屏藩)
名词
(1) 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邻道守将走价驰书来诣。——《宋史》
(2) 又如:价傧(导引和接待宾客的人;陪从);价妇(仆妾)
(3) 另见
jie
助词
(1) 用在否定副词后面加强语气。如:甭价;不价;别价(注意:跟否定副词单独成句,后面不再跟别的成分)
(2) 用于句尾,相当于“的”、“似的”
只听得一声震天价响,那尊金刚从台基上倒撞下来。——《水浒全传》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gai5 kie5 kiai5 [梅县腔] giai5 [宝安腔] gai5 [客英字典] ga5
◎ 潮州话:gê3 g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誡 | 古拜 | 見 | 皆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蟹 | 皆 | kɐi | kraih/ka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