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紧聚在一起。
茅盾 《手的故事》:“ 张不忍 蹙紧了眉头,不说话。” 杨朔 《木棉花》:“闷热的汗臭常从他们周身的粗糙的毛孔散发出来,这使过路的士女们蹙紧眉。”
引证解释
⒈ 紧聚在一起。
引茅盾《手的故事》:“张不忍蹙紧了眉头,不说话。”
杨朔《木棉花》:“闷热的汗臭常从他们周身的粗糙的毛孔散发出来,这使过路的士女们蹙紧眉。”
蹙紧的网络释义
蹙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戚声。本义:紧迫,急促)
(2) 同本义
政事愈蹙。——《诗·小雅·小明》
(3) 又如:蹙变(急速变化)
(4) 困窘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蹙迫(困窘,窘迫);蹙境(边境防务窘迫)
(6) 愁苦的样子 。如:蹙怖(忧愁恐惧的样子);蹙然(忧愁不悦的样子)
(7) 局促不安的样子
蹙然衣粗食恶。——《荀子》
(8) 又如:蹙促(局促不安的样子)
(9) 狭窄,狭小 。如:蹙弱(迫窄弱小);蹙澳(水流狭窄弯曲)
动词
(1) 聚拢;皱缩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
(2) 又如:蹙恨(皱起眉头表示怨恨);蹙沓(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
(3) 逼迫;追逼
蹙也百里。——《诗·大雅·召旻》
(4) 又如:蹙迫(逼迫);蹙促(逼迫);蹙击(迫击;追击)
(5) 接近;迫近
今也日蹙国百里。——《诗·大雅·召旻》
(6) 又如:蹙迫(逼近)
(7) 缩小;减削
(8) 又如:蹙頞(缩鼻哭泣);蹙土(蹙地。损失国土);蹙动(皱缩)
(9) 通“蹴”。踢;踏
以足蹙路马刍,有诛。——《礼记·曲礼上》
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于驽马争路。——《南史·刘穆之传》
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苏轼《申王画马图》
(10) 又如:蹙鞠(踢球);蹙踏(踢;踩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k7 [客英字典] cuk7 [台湾四县腔] cuk7 [梅县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蹙 | 子六 | 精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tsĭuk | ciuk/ziu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坚。从糸( ),细丝。本义:缠丝急)(2) 同本义
紧,缠丝急也。——《说文》
弛紧急之弦张兮。——傅毅《舞赋》
(3) 引申为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呈现的紧张状态。同“松”相对 。如:紧峭(扎紧,系紧);紧揪揪(衣服紧绷在身上,指打扮得苗条或干练);紧簇(紧紧的,严严的);紧腾腾(紧紧,严严实实)
(4) 指经济不宽裕 。如:紧巴;紧窄(不宽裕)
(5) 急促;迫切
紧,急也。——《广雅》
心紧絭兮伤怀。——《楚辞·疾世》
(6) 又如:紧事(急事);紧绸(紧凑;急促);紧溜(急流;要紧时刻;紧要关头);紧水(湍急的水流);紧切慢八(慢慢地;一天一天地)
(7) 急躁 。如:紧三火四(非常急切);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紧忙
(8) 猛烈;激急
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红楼梦》
(9) 又如:紧张
(10) 快速 。如:紧跑(快跑)
(11) 紧要;重要 。如:紧溜子(紧溜。紧要关头);紧工(紧要,重要);紧关里(在紧要关头上)
(12) 紧实,牢固
戈戟之紧。——《管子·问》。注:“紧,谓其坚彊者。”
(13) 又如:紧固(牢固)
(14) 距离近;密接无间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15) 又如:紧身(贴身衣服);紧屯屯(方言。形容非常紧密);紧洞洞(方言。形容紧密);紧峭(紧凑);紧健(紧凑有力)
动词
(1) 使紧或更紧;收束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2) 又如:紧身;紧缩;紧弦,紧索;紧绳
副词
很;甚 。如:好得紧(好得很;很好);紧子(紧仔,紧则。原本;本来)
名词
(1) 中医学脉象名 。如:紧脉(中医学脉象之一。脉来绷急,多见于寒邪、痛症、宿食)
(2) 唐宋时州县等级名 。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和经济开发程度划分。如:紧治(重要的州县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