踬阂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踬碍。
《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将士诸为 俭钦 所迫胁者,悉归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钦 《与郭淮书》:“孤军 梁昌 ,进退失所,还据 寿春 , 寿春 復走,狼狈躓阂,无復他计。”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夫以焦侥之步,而企及 夸父 之踪,近才所以躓阂也。”一本作“ 躓碍 ”。参见“ 躓硋 ”。
引证解释
⒈ 踬碍。一本作“躓碍”。参见“躓硋”。
引《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者,悉归降”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文钦《与郭淮书》:“孤军梁昌,进退失所,还据寿春,寿春復走,狼狈躓阂,无復他计。”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夫以焦侥之步,而企及夸父之踪,近才所以躓阂也。”
踬阂的网络释义
踬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2) 同本义
踬,蛤也。——《说文》
驰趣期而赴踬。——马融《长笛赋》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
(3) 跌倒,摔倒
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论衡·命禄》
踬踣者屡。——孙文《序》
(4) 又如:踬朴(跌倒);踬踣(跌倒);踬顿(失足跌倒);踬蹶(踬踣。踬颠。绊倒)
(5) 遭受挫折
僧孺硕学,而中年遭踬。——《南史·王僧孺传》
(6) 碍,阻碍
踬于中道。——《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7) 又如:踬顿(受到阻碍而停顿不前);踬阂(颠踬阻碍而进退不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门,亥声。(
)本义:从门外关门)(2) 阻隔,不畅通;妨碍
不令有所拘阂而已。——《后汉书·虞诩传》
学而不思,则疑阂实繁。——《抱朴子·博喻》
(3) 又如:阂滞(阻碍);阂目(视线被山所遮蔽);阂绝(隔绝,不相通);阂窒(阻塞);阂山(为山所阻隔);阂塞(阻隔不通)
(4) 止
厥形虽大,斯脚则企,跳步雀踊,踵不阂也。——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
(5) 限制
阂,限也。——《小尔雅·广言》
恢万里使无阂,通亿载而为津。——晋· 陆机《文赋》
世岂乏材,阂于资格故也。——《金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a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