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踉踉跄跄
(1)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成语辨析
踉;不能写作“浪”;跄;不能写作“呛”。
成语用法
踉踉跄跄联合式;作状语;形容走路的样子。
踉踉跄跄的国语词典
步伐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隋唐演义.第八○回》:「当下国桢出得门来,已是傍晚的时候,踉踉跄跄,走上街坊。」《精忠岳传.第三二回》:「立起身来,踉踉跄跄,走下大堂。」也作「踉踉蹡蹡」、「跄跄踉踉」。
踉踉跄跄的网络释义
踉踉跄跄
踉踉跄跄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iáng
(1) ——“跳踉”(
)(2) 又如:跳踉(纵跃;窜跳)
(3) 另见
li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long2 [台湾四县腔] liong2 long2 [客英字典] liong2 long2 [陆丰腔] liong3 [宝安腔] liong2 long2 | l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良 | 呂章 | 來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lĭaŋ | liang |
详细解释
liáng
(1) ——“跳踉”(
)(2) 又如:跳踉(纵跃;窜跳)
(3) 另见
li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long2 [台湾四县腔] liong2 long2 [客英字典] liong2 long2 [陆丰腔] liong3 [宝安腔] liong2 long2 | l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良 | 呂章 | 來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lĭaŋ | liang |
详细解释
qiāng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仓声。本义:行走有节奏的样子)
(2) 同本义
跄,动也。——《说文》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诗·齐风·猗嗟》
跄捍凌越。——傅毅《舞赋》。注:“马走疾之貌。”
(3) 跄跄
跄跄,动也。——《尔雅》
济济跄跄。——《诗·小雅·楚茨》
跄跄济济。——《诗·大雅·公刘》。笺:“士大夫之威仪也。”
朝庭之美,济济跄跄。——《荀子·大略》。注:“有行列貌。”
鸟兽跄跄。——《虞书》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书·益稷》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法言·问明》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礼记·曲礼》
(4) 另见
qiàng
动词
(1) 走。也作“蹡”
蹡,走也。或从仓。——《集韵》
(2) 急趋 。如:跄捍(疾驰的样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qiāng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仓声。本义:行走有节奏的样子)
(2) 同本义
跄,动也。——《说文》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诗·齐风·猗嗟》
跄捍凌越。——傅毅《舞赋》。注:“马走疾之貌。”
(3) 跄跄
跄跄,动也。——《尔雅》
济济跄跄。——《诗·小雅·楚茨》
跄跄济济。——《诗·大雅·公刘》。笺:“士大夫之威仪也。”
朝庭之美,济济跄跄。——《荀子·大略》。注:“有行列貌。”
鸟兽跄跄。——《虞书》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书·益稷》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法言·问明》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礼记·曲礼》
(4) 另见
qiàng
动词
(1) 走。也作“蹡”
蹡,走也。或从仓。——《集韵》
(2) 急趋 。如:跄捍(疾驰的样子)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