趔趔趄趄

liè liè qiè qiè [ lie lie qie qie]
注音 ㄌ一ㄝˋ ㄌ一ㄝˋ ㄑ一ㄝˋ ㄑ一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成语用法

趔趔趄趄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走路形态。

引证解释

⒈ 立脚不稳,步履踉跄。参见“趔趄”。

《红楼梦》第二四回:“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老残游记》第六回:“説着,外面进来了一个人,戴着红缨帽子,叫了一声铁老爷,那店家就趔趔趄趄的去了。”
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五三章:“文珍正是在林亮扯掉广播线,趔趔趄趄出去找小秀才时,进到这新房里来的。”

趔趔趄趄的国语词典

脚步不稳,身体歪斜的样子。《红楼梦.第二四回》:「两个人共提著一桶水,一手撩著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老残游记.第六回》:「说著,外面进来了一个人,戴著红缨帽子,叫了一声:『铁老爷』。那店家就趔趔趄趄的去了。」也作「趔趄」。

趔趔趄趄的网络释义

趔趔趄趄

  • 趔趔趄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liè liè qiè qiè,常用来比喻身体歪斜,脚步不稳的样子。也指走路不稳,喝醉酒的样子。
  • 趔趔趄趄造句

    线娘扯着黄衫,趔趔趄趄的出了寝宫东门,又折而向南,穿花度柳,行约一射之地,便可远远望见银安殿北门朱红色的廊柱了。
    清晨,在桔槔的依呀中,几个赤脚小女孩拎着水桶,趔趔趄趄地忙着为她们洗衣服的母亲提水。
    屋子的木头门框翘曲了,门旷得关不上。老人趔趔趄趄地追到堂屋,把嘴对着门缝大声数落。
    他正想要再去买杯啤酒,那老头儿忽然站了起来,趔趔趄趄地快步向屋子边上那间发出尿臊臭的厕所走去。
    脚下了趔趔趄趄的,戴高乐突然一下子倒下去瘫在地上,嘴里还在哼哼着,似乎还没喝够就醉倒了。
    我的朋友趔趔趄趄,挂在帽子上的铃铛随着他走动而叮当作响。
    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杰斯罗用惊呆了的神气瞪眼望着鸦雀无声的听众,然后趔趔趄趄地朝着第一排听众走过去。
    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
    摇摇晃晃地走趔趔趄趄地移动,移动;蹒跚。

    汉字详情

    liè [lie]
    部首: 716
    笔画: 13
    五笔: FHGJ
    五行:
    仓颉: GOMNN
    四角: 42800

    英文翻译

    not progressing; to be checked

    方言集汇

    ◎ 粤语:li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et8 [台湾四县腔] liet8 [客英字典] li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辥薛A開入聲開口三等仙Alietlĭɛt
    liè [lie]
    部首: 716
    笔画: 13
    五笔: FHGJ
    五行:
    仓颉: GOMNN
    四角: 42800

    英文翻译

    not progressing; to be checked

    方言集汇

    ◎ 粤语:li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et8 [台湾四县腔] liet8 [客英字典] li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辥薛A開入聲開口三等仙Alietlĭɛt
    qiè,jū [qie,ju]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EG
    五行:
    仓颉: GOBM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趄,行不进的样子 。如:趄避(巧妙地避开);趄趄(欲行又退的样子);趄趄趔趔(脚步歪斜踉跄的样子)

    (2) 阻隔

    经匣…上用趄尘盝顶,陷顶开带,四角打卯。——《营造法式》

    (3) 另见 qiè;qie

    qiè

    动词

    (1) 倾斜

    宋江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水浒全传》

    (2) 又如:趄趄(侧身而行,恭敬趋奉貌);趄趄趔趔(步履歪斜的样子)

    (3) 〈方〉∶翘起

    趄,翘起也。昆明俗语指把屁股趄着。—— 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

    (4) 斜靠,身斜

    席上正喧哗,不道玉人低趄。——元· 王实甫《西厢记》

    (5) 又如:趄着身子

    (6) 另见 jū;qie

    qie

    (1) ——见“趔趄”( lièqie

    (2) 另见 jū;qiè

    英文翻译

    weak, l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ii1 [海陆丰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余平聲開口三等chio/civtsʰĭo
    qiè,jū [qie,ju]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EG
    五行:
    仓颉: GOBM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趄,行不进的样子 。如:趄避(巧妙地避开);趄趄(欲行又退的样子);趄趄趔趔(脚步歪斜踉跄的样子)

    (2) 阻隔

    经匣…上用趄尘盝顶,陷顶开带,四角打卯。——《营造法式》

    (3) 另见 qiè;qie

    qiè

    动词

    (1) 倾斜

    宋江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水浒全传》

    (2) 又如:趄趄(侧身而行,恭敬趋奉貌);趄趄趔趔(步履歪斜的样子)

    (3) 〈方〉∶翘起

    趄,翘起也。昆明俗语指把屁股趄着。—— 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

    (4) 斜靠,身斜

    席上正喧哗,不道玉人低趄。——元· 王实甫《西厢记》

    (5) 又如:趄着身子

    (6) 另见 jū;qie

    qie

    (1) ——见“趔趄”( lièqie

    (2) 另见 jū;qiè

    英文翻译

    weak, l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ii1 [海陆丰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余平聲開口三等chio/civts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