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荡

tiào dàng [tiao dang]
繁体 跳蕩
注音 ㄊ一ㄠˋ ㄉㄤˋ

词语释义

心情激动

词语解释

  1. 见“ 跳盪 ”。

  2. 亦作“ 跳荡 ”。跳跃;跳动,跃动。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萧红 《生死场》七:“忙乱的叫卖童,手中花色的葫芦,随着空气而跳荡。” 管桦 《鹰巢岭》:“活泼的水流,在石头中间跳荡。”

  3. 冲锋陷阵,打乱敌方阵脚。

    唐 李德裕 《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盪及第一第二功状》:“ 开元 格,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盪。”《明史·曹文诏传》:“ 文詔 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鬭数里。” 徐兴业 《金瓯缺》第八章:“这几年又学会了大规模作战,动不动就把几万人调上战场,跳荡纵横,锐厉无匹。”

  4. 指锐卒。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跳盪,拏手,皆在军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奡盪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阵,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

  5. 犹言放纵不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余少时气盛跳盪,为吾乡名宿所排。” 易宗夔 《新世说·贤媛》:“﹝ 袁素文 ﹞卒归 高 。 高 躁戾跳荡,倾奩具为狭邪资。”

  6. 谓心情激动。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宋景炎席上赠柘城李蓼墅》词:“剑气纵横,酒肠跳盪,老笔苍无敌。”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予见其所指者为一纸,不觉中心跳荡,予之生死固惟此片纸所书者是赖也。”

引证解释

⒈ 见“跳盪”。亦作“跳荡”。

⒉ 跳跃;跳动,跃动。

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萧红《生死场》七:“忙乱的叫卖童,手中花色的葫芦,随着空气而跳荡。”
管桦《鹰巢岭》:“活泼的水流,在石头中间跳荡。”

⒊ 冲锋陷阵,打乱敌方阵脚。

唐李德裕《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盪及第一第二功状》:“开元格,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盪。”
《明史·曹文诏传》:“文詔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鬭数里。”
徐兴业《金瓯缺》第八章:“这几年又学会了大规模作战,动不动就把几万人调上战场,跳荡纵横,锐厉无匹。”

⒋ 指锐卒。

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跳盪,拏手,皆在军中。”
清顾炎武《日知录·奡盪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阵,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

⒌ 犹言放纵不羁。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余少时气盛跳盪,为吾乡名宿所排。”
易宗夔《新世说·贤媛》:“﹝袁素文﹞卒归高。高躁戾跳荡,倾奩具为狭邪资。”

⒍ 谓心情激动。

清陈维崧《念奴娇·宋景炎席上赠柘城李蓼墅》词:“剑气纵横,酒肠跳盪,老笔苍无敌。”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予见其所指者为一纸,不觉中心跳荡,予之生死固惟此片纸所书者是赖也。”

跳荡的网络释义

跳荡

  • 跳荡是汉语词语,拼音tiào dàng,意思是心情激动。

跳荡造句

云阳目光似乎跳荡了一下,随即又进入了平静。
唐城的枪口继续跳荡着喷射出一发子弹,“啊”。
他远远地看见有些船只在狂涛中颠簸跳荡,燃放着求救的信号。
此作以露锋起笔,转折尖锐,结构上下左右错动,有跳荡之势,用笔爽利果断,笔笔中实饱满,气势逼人,形成一种新奇的节奏感。
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跳荡。
其手札小品书风萧散,笔触细腻而跳荡,这反映了他具有随时捕捉艺术美的那份机敏和案牍劳形之余又能回首迟留的那份审美心态。
追击在前的大象、犀牛,看到眼前尘土飞扬、土石跳荡,正在微微感到诧异的时候,无数的树根早破土横空,缠绕了过来。
这一指,手指好像是一柄神兵利器,闪烁着霍霍光芒,跳荡着令人不可思议的能量。
幽静的密室中,墙壁的烛火跳荡出一阵阵光晕。
杯中的水随着汽车的颠簸而跳荡。
此刻,他的五指明确感觉到,风鹤的腕脉正在急剧跳荡,忽而亢奋尖锐,忽而低沉虚散。
那缕蓝色灯焰应该还跳荡着一抹艳红,女人。
跟耽罗人攻打牧场的时候,闹哄哄的一拥而上不一样,百济人的前军先是由刀盾兵为前驱,跳荡兵隐在刀盾兵军阵之间,长枪手紧随其后,再后面又是弓手。
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肃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
他的书法,以露锋起笔,转折尖锐,结构上下左右错动,有跳荡之势,形成一种新奇的节奏感,似乎暗示了当时社会局势的不安定和他心中纠结不安的心境。
乃姊名叫嫒媛,在上海鼎丰里县牌作妓,恣睢放浪,跳荡不羁,极喜妍戏子马夫,因此市井恶习,沾染极深。
一座大阵打在这一处元神空间的上面,原本跳荡着的元神空间,被古树的大阵死死缠住。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唐城连续的扣动扳机,不过枪口的跳荡让唐城无法判断自己射出的子弹是否击中了那人,手臂上传来的剧痛和砰砰乱跳的心让唐城根本冷静不下来。

汉字详情

tiào [tiao]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IQ
仓颉: RMLMO
四角: 6211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2) 同本义

跳,…一曰跃也。——《说文》

特跳此者。——《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狂生跳掷叫号

(3)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又如:跳蹋(由生气或着急而顿足);跳索(杂技中的一种绳技);跳鳞(跳出水面的鱼);跳踯(上下跳跃)

(5) 越过障碍 。

(6) 如:跳墙;跳过篱笆;跳读(跳越章节读书);跳墙蓦圈(指偷盗的行为);跳门限(另换门庭);跳河(越过河;投河)

(7) 内动;一起一伏地跳 。

(8) 如:心跳;眼皮跳;跳跃(跳动);跳踉(跳跃;跳动);跳峦(喻指起伏的山峦);跳萧(扑腾,跳动)

(9) 上冒;冒出 。

(10) 如:跳显(显露;显示);跳浪(冲动,激动);跳蹙(形容水势汹涌奔腾);跳波(翻腾的波浪);跳沫(飞沫);跳花(溅起来的水花);跳石(矗出水面的石头)

(11) 通“逃”。逃走

汉王跳。——《史记·高祖纪》

(12) 又如:跳驱(疾速奔驰);跳追(疾速追逐);跳攻(快速奔袭)

英文翻译

jump, leap, vault, bounce; d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ti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au5 tiau2 [东莞腔] tiau5 [沙头角腔] tiau2 tau2 tiau5 [宝安腔] tiau5 tiau2 [台湾四县腔] tiau5 tiau2 [客英字典] tiau5 tiau2 [梅县腔] tiau2 tiau3 tiau5 [陆丰腔] tiau5 [客语拼音字汇] tiau2 tia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聊平聲開口四等dʰieudeu
dàng [dang]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IN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ENH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 同本义

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3) 动;摇动;震动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波心荡,冷月无声。——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 清除

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6) 又如:荡风(两广的一种风俗。女婿在未见岳父岳母前,依俗饮一大杯酒。有荡除行路风寒之意);荡除(消灭)

(7) 毁坏;破坏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杜甫《无家别》

(8) 又如:荡产(破产,耗尽财产);荡散(消失;毁败);荡灭(毁灭;消灭)

(9) 诱惑;迷惑 。如:荡心(惑乱心志);荡惑(迷惑)

(10) 宽恕 。如:荡宥(宽恕;原谅)

(11) 冲撞;冲杀;触碰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12) 又如:荡突(冲撞。即唐突);荡析(游走离散)

形容词

(1) 放纵,放荡

余心荡。——《左传·庄公四年》

德荡者其行伪。——《淮南子·俶真》

吉驭者耆酒,数逋荡。——《汉书·丙吉传》

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论语·阳货》

(2) 又如:荡荡(放纵邪僻);荡子(远行在外,流荡不归的男子;游荡放浪,不务正业的男子)

(3) 平坦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坦荡;荡无高卑(地位平等,没有高低尊卑);荡荡(平坦、宽坦的样子)

(5) 广阔

荡荡洪水滔天。——《史记·五帝纪》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

(6) 又如:荡漭(广阔无边貌);荡荡(广大的样子)

名词

(1) 浅水湖 。如:黄天荡

(2) 积水长草的洼地 。如:芦苇荡;荡地;芦花荡;菱荡

(3) 姓

英文翻译

pond, pool; wash away, cleanse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6

宋本广韵

跳荡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