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剥

xiǎn bāo [ xian bao]
繁体 跣剝
注音 ㄒ一ㄢˇ ㄅㄠ

词语释义

脱光。

词语解释

  1. 脱光。

    《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众人将 叔寳 跣剥衣裳,绳穿索绑,取笔砚来写响马的口词。”

引证解释

⒈ 脱光。

《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众人将叔寳跣剥衣裳,绳穿索绑,取笔砚来写响马的口词。”

跣剥的网络释义

跣剥

  • 《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众人将 叔寳 跣剥衣裳,绳穿索绑,取笔砚来写响马的口词。”
  • 汉字详情

    xiǎn [xian]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Q
    五行:
    仓颉: RMHGU
    四角: 641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先声。本义:赤脚)同本义

    跣,足亲地也。——《说文》

    公跣而出。——《国语·晋语》

    祭不跣者,主敬也。——《礼记·少仪》注

    古者以跣为敬,故非大功臣,不得剑履上殿。——《五杂俎》

    (2) 又如:跣足(赤脚);跣剥(脱)

    英文翻译

    bare foo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en3 [台湾四县腔] sien3 [sien5] [梅县腔] sien3 [海陆丰腔] sien3 [sien5] [宝安腔] sen3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典先開上聲開口四等siensenx/seen
    bāo,bō [bao,bo]
    部首: 208
    笔画: 10
    五笔: VIJH
    仓颉: NELN
    四角: 12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或剥或烹。——《诗·楚茨》

    (2) 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3) 另见

    英文翻译

    peel

    方言集汇

    ◎ 粤语:bok1 mo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陆丰腔] bok7
    ◎ 潮州话:bag4 (p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角入聲開口二等pɔkpruk/pe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