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恣睢

bá hù zì suī [ ba hu zi sui]
注音 ㄅㄚˊ ㄏㄨˋ ㄗˋ ㄙㄨㄟ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亦作'跋扈自恣'。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参见“跋扈自恣”。

成语用法

跋扈恣睢作谓语、定语;指人很专横。

引证解释

⒈ 见“跋扈自恣”。

跋扈恣睢的网络释义

跋扈恣睢

  • 跋扈恣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á hù zì suī,指专横强暴,为所欲为。
  • 汉字详情

    [ba]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DC
    五行:
    仓颉: RMIKE
    四角: 63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犮( )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名词

    (1) 火炬,火把 。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 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英文翻译

    go by foot; epilogue, coloph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bat7 [梅县腔] pat8 [陆丰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pad6 [宝安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撥入聲合口一等bʰuɑtbuat
    [hu]
    部首: 413
    笔画: 11
    五笔: YNK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SRAU
    四角: 30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户声。从“邑”,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2) 同本义

    夏后同姓所封,与 启战于 甘者,在 鄠有 扈谷甘亭。——《说文》

    有扈。——《书·甘誓序》。释文:“国名。”

    夏有观扈。——《左传·昭公元年》

    (3) 侍从,养马的仆役

    厮役扈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扈养(马夫、炊事等仆从人员);扈隶(跟随亲王的臣隶)

    动词

    (1) 随从;护卫。后多指随侍帝王

    百官从驾,谓之扈从,或曰护之借字。——《封氏闻见记》

    (2) 又如:扈行(随从皇帝出行);扈侍(随侍帝王);扈狩(随从帝王逃难的婉词);扈游(随从皇帝出游)

    (3) 救护;爱护

    数枝花纇小,愁杀扈芳人。——唐· 陆龟蒙《早春》

    (4) 止,制止

    扈民无淫者也。——《左传》

    形容词

    (1) 广大

    以储与扈冶。——《淮南子·要略》

    尔母扈扈尔。——《礼记·檀弓》

    (2) 又如:扈扈(广而大);扈冶(广大);扈楼(大楼)

    英文翻译

    escort, retinue; inso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 客家话:[梅县腔] fu3 [海陆丰腔] fu6 [客英字典] fu5 fu3 gu3 [台湾四县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宝安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侯古上聲開口一等ghox/huuɣu
    [zi]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UQWN
    五行:
    仓颉: IOP
    四角: 37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次声。本义:放纵)

    (2) 同本义

    恣,纵也。——《说文》

    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淮南书》。注:“放也。”

    遥荡恣雎。——《庄子·大宗师》。李注:“自得貌。”

    无正而恣雎。——《荀子·解蔽》

    而无道者之恣行。——《吕氏春秋·禁塞》

    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荀子·非十二子》

    有无下而不恣睢。——《史记·李斯传》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李白《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恃恩自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3) 又如:恣逆(肆意篡逆);恣逞(任意放肆);恣横(放肆专横);恣逸(放纵);恣睢(放纵暴戾);恣横(放纵专横);恣擅(放肆专擅);恣骜(放肆傲慢)

    (4) 听任;任凭

    恣君之所使。——《战国策·赵策》

    犹金之在炉,恣冶之所以铸。——《管子·任法》

    且乱军余党,恣为暴虐。——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又如:恣听(听任)

    (6) 更迭

    恣,代也。——《方言》

    (7) 又如:恣作(交替而作)

    副词

    (1) 肆意;尽情

    过秦、 汉之故都,恣观 终南、 嵩、 华之高。——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2) 又如:恣诡(奔放奇异);恣饮(畅饮;痛饮);恣游(纵屈游览;纵情游荡);恣夸(奢侈无度)

    英文翻译

    indulge oneself, unrestra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zi1 z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3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宝安腔] zu1 [梅县腔] zii5 [海陆丰腔] zih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tsiciih/zih
    suī [sui]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WY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UOG
    四角: 60015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目,隹( zhuī)声。本义:仰视) 同本义

    睢,仰目也。——《说文》

    暴戾恣睢。——《史记·伯夷传》。正义:“仰白目怒貌也。”

    万众睢睢。——《汉书·五行志》。注:“仰目视貌也。”

    英文翻译

    gaze at, stare at; uninhibi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1 [客英字典] cui1 zih1 zui1 [海陆丰腔] c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規支A合平聲合口三等支Ahjye/xvexĭ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