跄跄

qiàng qiàng [qiang qiang]
繁体 蹌蹌
注音 ㄑ一ㄤˋ ㄑ一ㄤˋ

词语释义

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飞跃奔腾貌。 舞貌。

词语解释

  1. 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诗·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高亨 注:“蹌蹌,步趋有节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岂不畏天下窥公侯之浅深与,著緑袍,乘驄马,蹌蹌正色,谁敢直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则文士蹌蹌。”

  2. 飞跃奔腾貌。

    《汉书·扬雄传上》:“秋秋蹌蹌,入西园,切神光。” 颜师古 注:“秋秋蹌蹌,腾驤之貌。”

  3. 舞貌。

    《书·益稷》:“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 传:“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 陆德明 释文:“蹌,七羊反,舞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凤鸟蹌蹌,匪 尧 之庭。” 李轨 注:“蹌蹌者,步趾之威仪也。”

  4. 犹踉蹡。醉步貌。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醉学士歌》:“ 宋生 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蹌蹌。”

引证解释

⒈ 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诗·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高亨注:“蹌蹌,步趋有节貌。”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岂不畏天下窥公侯之浅深与,著緑袍,乘驄马,蹌蹌正色,谁敢直言?”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唐则诗人济济, 宋则文士蹌蹌。”

⒉ 飞跃奔腾貌。

《汉书·扬雄传上》:“秋秋蹌蹌,入西园,切神光。”
颜师古注:“秋秋蹌蹌,腾驤之貌。”

⒊ 舞貌。

《书·益稷》:“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传:“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
陆德明释文:“蹌,七羊反,舞貌。”
汉扬雄《法言·问明》:“凤鸟蹌蹌,匪尧之庭。”
李轨注:“蹌蹌者,步趾之威仪也。”

⒋ 犹踉蹡。醉步貌。

清褚人穫《坚瓠六集·醉学士歌》:“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蹌蹌。”

跄跄的国语词典

走路有威仪的样子。

跄跄的网络释义

跄跄

  • 跄跄,汉语词汇,形容步履从容有节奏的样子。
  • 跄跄造句

    武松提着哨棒,踉踉跄跄走上景阳冈。
    当他停了这个消息之后就踉踉跄跄得走回到寝室来了。
    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地来到医院。
    你看那人走路踉踉跄跄。
    雨后,醉鬼踉踉跄跄的走在泥泞的街道上。
    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我真心的看不起你这种踉踉跄跄的行为。
    他喝多了酒,脚步踉踉跄跄的。
    他喝醉了酒,踉踉跄跄走出屋去。
    他喝醉了酒,走路踉踉跄跄的,你把他扶回家吧。
    看到你踉踉跄跄的走过来我就知道没有什么好事。
    走了好久,他才踉踉跄跄地走进公司所设的临时办公处。
    踉踉跄跄不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表现。
    他看见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
    从远处踉踉跄跄地走来一个人,他手中握着一把扇子,另一手拿着一个酒瓶,嘴里嘟囔着不清不楚的话。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他捧起杯喝了几杯酒,转身离开。
    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跄跄,不住的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单色的灰。
    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一路跌跌跄跄,游目四顾,见到这是一处黑色的断崖。
    说完,头脑还迷糊的熊大走着跌跌跄跄的步子回树洞去了。

    汉字详情

    qiāng,qiàng [qiang]
    部首: 717
    笔画: 11
    五笔: KHWB
    五行:
    仓颉: RMOSU
    四角: 68112

    详细解释

    qiāng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仓声。本义:行走有节奏的样子)

    (2) 同本义

    跄,动也。——《说文》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诗·齐风·猗嗟》

    跄捍凌越。——傅毅《舞赋》。注:“马走疾之貌。”

    (3) 跄跄

    跄跄,动也。——《尔雅》

    济济跄跄。——《诗·小雅·楚茨》

    跄跄济济。——《诗·大雅·公刘》。笺:“士大夫之威仪也。”

    朝庭之美,济济跄跄。——《荀子·大略》。注:“有行列貌。”

    鸟兽跄跄。——《虞书》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书·益稷》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法言·问明》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礼记·曲礼》

    (4) 另见 qiàng

    qiàng

    动词

    (1) 走。也作“蹡”

    蹡,走也。或从仓。——《集韵》

    (2) 急趋 。如:跄捍(疾驰的样子)

    (3) 另见 qiāng

    英文翻译

    walk rapid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宋本广韵

    qiāng,qiàng [qiang]
    部首: 717
    笔画: 11
    五笔: KHWB
    五行:
    仓颉: RMOSU
    四角: 68112

    详细解释

    qiāng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仓声。本义:行走有节奏的样子)

    (2) 同本义

    跄,动也。——《说文》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诗·齐风·猗嗟》

    跄捍凌越。——傅毅《舞赋》。注:“马走疾之貌。”

    (3) 跄跄

    跄跄,动也。——《尔雅》

    济济跄跄。——《诗·小雅·楚茨》

    跄跄济济。——《诗·大雅·公刘》。笺:“士大夫之威仪也。”

    朝庭之美,济济跄跄。——《荀子·大略》。注:“有行列貌。”

    鸟兽跄跄。——《虞书》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书·益稷》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法言·问明》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礼记·曲礼》

    (4) 另见 qiàng

    qiàng

    动词

    (1) 走。也作“蹡”

    蹡,走也。或从仓。——《集韵》

    (2) 急趋 。如:跄捍(疾驰的样子)

    (3) 另见 qiāng

    英文翻译

    walk rapid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