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绊

zhǐ bàn [ zhi ban]
繁体 趾絆
注音 ㄓˇ ㄅㄢˋ

词语释义

木屐上的趾襻儿。

词语解释

  1. 木屐上的趾襻儿。

    张资平 《木马》:“ 瑞枝 只能够买三角钱一对的木屐给 美兰 穿,小屐的趾绊太窄,擦烂足趾皮, 美兰 不愿穿。”

引证解释

⒈ 木屐上的趾襻儿。

张资平《木马》:“瑞枝只能够买三角钱一对的木屐给美兰穿,小屐的趾绊太窄,擦烂足趾皮, 美兰不愿穿。”

趾绊的网络释义

趾绊

  • 趾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ǐ bàn,是指木屐上的趾襻儿。
  •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717
    笔画: 11
    五笔: KHHG
    五行:
    仓颉: RMYLM
    四角: 61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脚)

    (2) 同本义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诗·豳风·七月》

    贲其趾。——《易·贲卦》

    屦校灭趾。——《易·噬嗑卦》

    麟之趾。——《诗·周南·麟之趾》

    今君若步玉趾。——《左传·昭公七年》

    足趾之所不蹈。——左思《吴都赋》。 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是足指。”

    (3) 又如:趾股(腿脚);趾踵(脚);趾踵相接(形容人数之多);趾爪(脚爪)

    (4) 脚指头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脚趾(脚前端的分支);鹅鸭之类趾间有蹼;趾绊(本屐上的趾袢儿);趾趾(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

    (6) 支撑器物的脚

    鼎颠趾。——《易·鼎》

    (7) 通“址”。基址

    略基趾。——《左传·宣公十一年》

    亭亭峻趾。——左思《魏都赋》

    去上西山趾。——阮籍《咏怀》

    英文翻译

    toe; track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3 [宝安腔]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英字典] zhi3 [陆丰腔] zhi3 [东莞腔] zi3 [梅县腔] tje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
    bàn [b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UFH
    五行:
    仓颉: VMFQ
    四角: 29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半声。本义:驾车时套在牲口后部的皮带)

    (2) 同本义

    绊,马絷也。字亦作跘。——《说文》

    靽,半也,拘使半行不得自纵也。——《释名·释车》

    (3) 泛指系鸟兽的绳子

    饰五采之华绊,结璇玑之金环。——傅玄《鹰赋》

    (4) 喻阴谋、圈套

    连兄弟燕青也着绊了。——《燕青博鱼》

    (5) 亦用以比喻误中圈套而受害

    (6) 装束,穿戴

    国人之绊。——《瀛涯胜览》

    (1) 羁绊;拘束;束缚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杜甫《曲江二首》

    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资治通鉴》

    (2) 用绳子把足系住

    不羁不绊。——扬雄《交州牧箴》

    (3) 又如:绊脚(用绳子绑住脚)

    (4) 走路或跑步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

    被门槛子绊倒。——《红楼梦》

    (5) 又如:绊倒

    英文翻译

    loop, catch; fetter, sha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bu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