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疣

zhǐ yóu [zhi you]

词语释义

跖疣是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寻常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肤新生物。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717
笔画: 11
五笔: KHHG
五行:
仓颉: RMYLM
四角: 61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脚)

(2) 同本义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诗·豳风·七月》

贲其趾。——《易·贲卦》

屦校灭趾。——《易·噬嗑卦》

麟之趾。——《诗·周南·麟之趾》

今君若步玉趾。——《左传·昭公七年》

足趾之所不蹈。——左思《吴都赋》。 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是足指。”

(3) 又如:趾股(腿脚);趾踵(脚);趾踵相接(形容人数之多);趾爪(脚爪)

(4) 脚指头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脚趾(脚前端的分支);鹅鸭之类趾间有蹼;趾绊(本屐上的趾袢儿);趾趾(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

(6) 支撑器物的脚

鼎颠趾。——《易·鼎》

(7) 通“址”。基址

略基趾。——《左传·宣公十一年》

亭亭峻趾。——左思《魏都赋》

去上西山趾。——阮籍《咏怀》

英文翻译

toe; track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3 [宝安腔]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英字典] zhi3 [陆丰腔] zhi3 [东莞腔] zi3 [梅县腔] tje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
yóu [you]
部首: 513
笔画: 9
五笔: UDNV
五行:
仓颉: KIKU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皮肤病名

肬,赘也。从肉,尤声。——《说文》

肬,肿也。——《广雅》

今学曾未如肬赘。——《荀子·宥坐》。注:“结肉。”

(2)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如:疣子(疣。皮肤上长的肉瘤);疣疮(疣子)

(3) 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汉· 牟融《理惑论》

英文翻译

wart; tumor; goiter; papule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2 [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羽求平聲開口三等ĭəuiu/hiou

趾疣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