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雎
注音
ㄗ ㄐㄨ
词语释义
亦作'趑趄'。亦作'趑趣'。亦作'趦趄'。
犹恣睢。狂妄﹑凶暴;放纵肆扰。
词语解释
亦作“ 趑趄 ”。亦作“ 趑趣 ”。亦作“趦趄”。犹恣睢。狂妄、凶暴;放纵肆扰。
《晋书·华谭传》:“ 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魏书·崔楷传》:“ 定州 逆虏,趑趣北界; 鄴下 兇烬,蚕噬腹心。”《魏书·乐志》:“ 晋 氏失政,中原纷荡。 刘 石 以一时姦雄,跋扈 魏 赵 ; 苻 姚 以部帅强豪,趦趄 关 辅 。”《隋书·高祖纪上》:“ 陈頊 因循伪业,自擅 金陵 ,屡遣丑徒,趑趄 江 北。公指麾藩镇,无不摧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隐 禀性趦趄, 沆 之门吏家僕靡不恶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趑趄”。亦作“趑趣”。亦作“趦趄”。犹恣睢。狂妄、凶暴;放纵肆扰。
引《晋书·华谭传》:“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吴人趑雎,屡作妖寇。”
《魏书·崔楷传》:“定州逆虏,趑趣北界; 鄴下兇烬,蚕噬腹心。”
《魏书·乐志》:“晋氏失政,中原纷荡。 刘石以一时姦雄,跋扈魏赵 ; 苻姚以部帅强豪,趦趄关辅。”
《隋书·高祖纪上》:“陈頊因循伪业,自擅金陵,屡遣丑徒,趑趄江北。公指麾藩镇,无不摧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隐禀性趦趄, 沆之门吏家僕靡不恶之。”
趑雎的网络释义
趑雎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can't move; to fa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1 zih1 [梅县腔] zii1 [海陆丰腔] cih1 zih1 [客英字典] zih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1 zih1 [梅县腔] zii1 [海陆丰腔] cih1 zih1 [客英字典] zih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郪 | 取私 | 清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tsʰi | chii/c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短尾鸟,且声。本义:雎鸠,即鱼鹰)(2) 同本义 。鹗科的一种鸟,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常活动于水边,捕食水中的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周南》
(3) 水名 。在湖北省中部偏西。与漳水汇合为沮漳河,于江陵西入长江
英文翻译
osprey, fishhawk; hold 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1 zui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zui1 [梅县腔] zii1 [宝安腔] z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1 zui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zui1 [梅县腔] zii1 [宝安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疽 | 七余 | 清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chio/civ | tsʰ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