觜距

zī jù [ zi ju]
注音 ㄗ ㄐㄨˋ

词语释义

1.禽鸟的嘴和爪甲。 2.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语本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矩,终得擅场。"

词语解释

  1. 禽鸟的嘴和爪甲。

    晋 左思 《吴都赋》:“羽族以觜距为刀鈹,毛羣以齿角为矛鋏。” 晋 张华 《鹪鹩赋》:“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

  2. 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语本 汉 张衡 《东京赋》:“ 秦政 利觜长矩,终得擅场。”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子时专场夸觜距,余始张军严韅靷。”《旧唐书·朱敬则传》:“万姓皆戴爪牙,无人不属觜距。”

引证解释

⒈ 禽鸟的嘴和爪甲。

晋左思《吴都赋》:“羽族以觜距为刀鈹,毛羣以齿角为矛鋏。”
晋张华《鹪鹩赋》:“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

⒉ 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

语本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矩,终得擅场。”
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子时专场夸觜距,余始张军严韅靷。”
《旧唐书·朱敬则传》:“万姓皆戴爪牙,无人不属觜距。”

觜距的网络释义

觜距

  • 觜距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ī jù,意思是禽鸟的嘴和爪。
  • 汉字详情

    zī,zuǐ [zi,zui]
    部首: 707
    笔画: 13
    五笔: HXQE
    五行:
    仓颉: YPNBG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即觜宿 。二十八宿之一,有觜一、(猎户座λ)觜二、(猎户座φ 1 )和觜三、(猎户座φ 2 )三颗星。如:觜觽(星座名。“觜宿”的早期名称);觜陬(十二星次之一)

    (2) 另见 zuǐ

    zuǐ

    名词

    (1) 猫头鹰类头上的毛角

    段玉裁注:“角觜,萑下云:‘毛角’是也。毛角,头上毛似角者也。”

    (2) 鸟嘴

    裂膆破觜。——潘岳《射雉赋》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文选·张衡·东京赋》

    觜銛剑戟,爪握刀锥。——唐· 李白《壁画苍鹰赞》

    (3) 又如:觜吻(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觜距(鸟的喙和爪。比喻捍卫的武力,亦即摧毁敌人的武器)

    (4) 后用以指人的口,字亦作“嘴”

    覆背腾其喉唇,武人历其觜吻。——《南齐书·刘休传》

    (5)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

    以绵幂铛觜瓶口,泻著瓶中。——《齐民要术》

    (6) 口吻 。如:觜吻(指说话的口气)

    动词

    (1) 啄

    无声细下飞啐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杜甫语》

    (2) 龇,露

    獠牙觜出赛银钉。——《西游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beak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2 z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i1 [客英字典] zui3 [台湾四县腔] zui1 [梅县腔] z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即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ie/zie
    [ju]
    部首: 717
    笔画: 11
    五笔: KHAN
    仓颉: RMSS
    四角: 61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巨声。本义:鸡爪)

    (2) 同本义

    距,鸡距也。——《说文》

    后阺为之金距。——《左传》

    不鸣不将无距。——《汉书·五行志》。注:“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

    虽有钩针芒距。——《淮南子·原道》

    长皆及俎距。——《仪礼·少牢礼》。注:“胫中当横节也。”

    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列子》

    (3) 距离

    距随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4) 又如:苗距;槽距;差距;焦距;行距;株距;距国(介于大国之间,或两面受敌的国家);距随(古人射箭站立时两脚的间隔距离)

    (5) 倒刺

    (6) 古代兵器锋刃上的倒刺

    (7) 钓钩上的倒刺

    动词

    (1)同“拒”

    (2) 抗拒;抵御

    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断足以距难。——《荀子·君道》

    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史记·高祖本纪》

    (3) 拒绝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孟子·滕文公下》

    其无距言。——《潜夫论·明闇》

    受而不距。——《风俗通义·愆礼》

    距关,毋内诸侯。(距,与“拒”通,抵檝、守卫。)——《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距捍(抵抗防御);距谏饰非(不听劝谏,掩饰过错);距关(闭关据守);距难(拒绝并加以责难;抗拒祸患)

    (5) 离;距离

    距小孤一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距其院东五里。——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距洞百余步。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 谢庄。(距,距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跳越 。如:距跃(跳越;跳跃);距踊(蹦跳);距跳(跳跃)

    (7) 依仗 。如:距堙(古代兵士攻城时,凭藉以登城的土堆);距险(据险要地形以防守敌人)

    (8) 蹲,踞 。如:距石(踞坐石上)

    (9) 至,到达

    距陆而止。——《庄子·渔父》

    英文翻译

    distance; bird's spur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keo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3 gi3 [宝安腔] ki1 [海陆丰腔] ki3 gi3 [客英字典] ki3 [梅县腔]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东莞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ʰĭogiox/g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