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趋势
(1) 事物或局势发展的动向(用“趋势”这个词表示一种向尚不明确的或只是模糊地制定的遥远的目标持续发展的总的运动)
词语解释
趋奉权势。
《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国士不以孝悌清脩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趋势者与之以爵。” 清 张皋文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
事物发展的动向。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劳动阶级一方面,组织运动却有一步一步兴旺起来的趋势。” 柔石 《二月》:“这时天渐暗下来,云密集,实在有下雨的趋势。”
引证解释
⒈ 趋奉权势。
引《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国士不以孝悌清脩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
明李贽《答耿中丞书》:“趋势者与之以爵。”
清张皋文《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
⒉ 事物发展的动向。
引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劳动阶级一方面,组织运动却有一步一步兴旺起来的趋势。”
柔石《二月》:“这时天渐暗下来,云密集,实在有下雨的趋势。”
趋势的国语词典
时势的倾向。
如:「随著苏联的解体、美俄关系的解冻,国际间正走向和解的趋势。 」
趋势的网络释义
趋势 (汉语词语)
趋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ū
动词
(1)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2) 同本义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4) 步,行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5)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走的架势);趋跄(步行快慢有节奏,合乎礼节);趋蹲(趋锵。行动整齐而有节奏)
(6) 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7) 又如:趋庭(称承受父亲教导);趋出(小步疾行退出。示恭敬);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趋进(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
(8) 奔赴;趋向
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韩非子·外储说下》
夜趋高邮。——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趋真州扬州。
尝趋百里外。——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前趋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局势趋于稳定;大势所趋;趋前;售价已趋上升;趋跄(奔走侍奉);趋走(供差遣奔走;亦作仆役别名);趋厮(供差遣的童仆);趋世(奔走于世俗之事);趋赴(奔赴)
(10) 追赶,追逐 。如:趋时揽事(赶风头,管闲事);趋名(追求名声);趋求(追求);趋利(追求财利);趋就(追求)
(11) 归附 。如:趋教(恭敬求教;领教);趋事(趋奉);趋时(时髦);趋跄(趋奉献媚);趋枪(趋抢。趋奉献媚)
(12) 通“促”。催促
卫音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使者驰传督趋。——《汉书·食货志上》
趋具食。——《汉书·酷吏咸宣传》
令趋销印。——《汉书·高帝纪》
若不趋降。
名词
(1) 志趣
言眇而趋深。——《论衡·定贤》
(2) 又如:趋尚(情趣;好尚)
(3) 节奏
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淮南子》。高诱注:“趋,投节也。”
cù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力,埶(
)声。本义:权力;权势)(2) 同本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4) 力量;威力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6) 形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8) 姿态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 又如:装腔作势
(10) 形状;样式;架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11) 又如:势相
模样(样子);势况(样子,模样);势沙(势杀、势煞、势霎。样子;模样);势样(样子;姿势)
(12) 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3) 人及动物的睾丸
淫者割其势。——《晋书·刑法志》
(14) 又如: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15) 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6) 势头;趋势;时机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清稗类钞·战事类》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史记·项羽纪赞》
(17) 又如:势如破竹
(1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