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轶类

chāo qún yì lèi [ chao qun yi lei]
繁体 超羣軼類
注音 ㄔㄠ ㄑㄨㄣˊ 一ˋ ㄌㄟ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同“超群拔类”。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38回:“这骕郎文艺固是超群轶类,恰与素臣天生神力仿佛。”

成语用法

超群轶类作谓语、定语;指人杰出。

超群轶类的国语词典

优异非常,无人可比。如:「在众多画作之中,这幅山水尤其显得超群轶类。」也作「超群拔类」、「轶类超群」。

超群轶类的网络释义

超群轶类

  • 超群轶类,拼音chāo qún yì lèi,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
  • 汉字详情

    chāo [chao]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V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SHR
    四角: 478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召声。本义:跃上;跳过,跃过)

    (2) 同本义

    超,跳也。——《说文》

    超乘者五百乘。——《吕氏春秋·悔过》。注:“巨踊上车也。”

    超回志度。——《楚辞·九章·抽思》

    超五岭兮嵯峨。——《楚辞·九思·伤时》

    方投石超距。——《史记·白起王翦传》

    挟泰山以超 北海。——《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超乘(跃登战车);超足(腾跃);超步(跨登;迈步);超次(超越等级升迁)

    (4) 提拔;擢升

    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

    (5) 又如:超拜(越级升授官职);超阶(指超级擢升的官职)

    (6) 超过;胜过

    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韩非子·五蠹》

    (7) 又如:每亩超千斤;超俗(超越凡俗;出众)

    形容词

    (1) 超脱,超凡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注:“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2) 又如:超逸(超然脱俗,俊逸高雅)

    (3) 美妙,高超 。如:超妙(高超美妙)

    (4) 远;遥远

    平原忽兮路超远。——《楚辞·九歌·国殇》

    (5) 又如:超然(遥远的样子)

    (6) 惆怅,若有所失

    武侯超然不对。——《庄子·徐无鬼》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7) 又如:超忽(迷惘,怅然自失)

    英文翻译

    jump over, leap over; surpass

    方言集汇

    ◎ 粤语:ciu1
    ◎ 客家话:[梅县腔] chau1 [海陆丰腔] ch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ceu1 [陆丰腔] chau1 [东莞腔]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ceu1 [宝安腔] cau1 [客英字典] chau1 che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敕宵宵B平聲開口三等宵Bţʰĭɛuthrieu/thyeu
    qún [qun]
    部首: 619
    笔画: 13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RTQ
    四角: 186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 。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 。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 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量词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动词

    (1) 聚集;会合,联合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 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 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形容词

    (1) 众多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英文翻译

    (same as U+7FA3 羣) group, crowd, multitude, mob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东莞腔] kiun2 [梅县腔] kiun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云平聲合口三等gyon/giungʰĭuən
    [yi]
    部首: 405
    笔画: 9
    五笔: LR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QHQO
    四角: 455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车,失声。本义:超车)

    (2) 同本义。引申为超越

    轶,车相出也。——《说文》。段注:“车之后进突于前也。”

    轶云雨于太半。——班固《西都赋》

    轶,过也。——《广雅》

    轶鸡于姑苏。——《淮南子·览冥》。注:“自后过前曰轶。”

    超轶绝尘。——《庄子·徐无鬼》。成疏:“轶,过也。”

    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汉书·扬雄传上》

    (3) 又如:轶轨(超越);轶超;轶越(超越;超过);轶资(超越一般的资格)

    (4) 突击

    惧其侵轶我也。——《左传·隐公九年》

    (5) 又如:轶犯(侵犯)

    (6) 通“溢”。水满出

    入于河,轶为荥。——《汉书·地理志上》

    (7) 通“佚”。散失

    《书》缺有闲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史记·五帝本纪赞》

    睹轶诗,可异焉。——《史记·伯夷列传》

    (8) 又如:轶诗(指未编入“诗经”中的诗篇。也作“逸诗”);轶义(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

    形容词

    (1) 超绝 。如:轶尘(超尘出俗);轶群(超群);轶俗(超脱习俗);轶致(超脱的情致)

    (2) 通“逸”。安闲逸乐 。如:轶士(隐士);轶民(避世之人);轶态(飘逸的情态)

    名词

    车轮辗地的痕迹;车辙

    伏式结轶。——《史记》

    结轶于道。——《史记·孝文本纪》

    主者循轶之途也。——《战国策·齐策》

    英文翻译

    rush forth; surpass, excel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宋本广韵

    lèi [lei]
    部首: 610
    笔画: 9
    五笔: ODU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DK
    四角: 9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頪( 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动词

    (1) 相似;像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副词

    大抵;大都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文翻译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