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

gǎn lù [gan lu]
繁体 趕路
注音 ㄍㄢˇ ㄌ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赶路 gǎnlù

(1) 为早到目的地,加快行路速度

今天好好睡觉,明天一早起来赶路
hurry on with one's journey

词语解释

  1. 从速行路,以期早达。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月明如昼,还宜赶路。”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分付船家,快些赶路。” 艾芜 《荒山上》:“第二天早上,他又动身赶路,全不停下。”

引证解释

⒈ 从速行路,以期早达。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月明如昼,还宜赶路。”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分付船家,快些赶路。”
艾芜《荒山上》:“第二天早上,他又动身赶路,全不停下。”

赶路的国语词典

加快速度,期望在时限内到达。

如:「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赶路了。」

赶路的网络释义

赶路

  • 赶路:汉语词汇
  • 赶路:杨尘的歌曲
  • 赶路:秦勇演唱歌曲
  • 赶路 (汉语词汇)

  • 赶路,汉语词汇。
  • 拼音:gǎn lù
  • 释义:为早到目的地,加快行路速度
  • 赶路造句

    他一心只往前赶路,没有在意路边发生的事。
    红灯短暂,生命长久,开车时,可不要着急啊,红灯他再长也就那么一会儿,你可不要急着赶路啊。
    为了尽快赶回家,他披星戴月地连夜赶路。
    为了在天亮前赶回家,他披星戴月地连夜赶路。
    都日上三竿了,你们还不起来赶路。
    天黑了,小马找个客栈住下来,等明天再赶路。
    他们几个掉队了,只得昼夜赶路,翻山越岭,寻找大部队。
    那支商队披星戴月赶路,以便按时到达目的地。
    他接到上级指派的任务后,餐风露宿地赶路,十分辛苦。
    在黑夜,从天空往下俯瞰,马路上的车就像一个个带着照明灯赶路的蚂蚁。
    溪水特别纯净,溪中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光滑的鹅卵石也是五颜六色的,把溪水映衬的极美;捧一口喝下去,会有甜甜的滋味润进喉咙,接着会让你不忍再去喝第二口。因为,溪流虽浅,一样需要一直往前赶路的,不论天寒还是地冻,不管是否刮风下雨。
    他踏着乱琼碎玉,大步流星地赶路了。
    他离开家后,露宿风餐地赶路,十分辛苦。
    经过一夜的赶路,雷霆麾下的部队可谓是人困马乏。
    七日艳阳当空,本是踏青良日,但尘土被阵阵大风挤入行人口鼻,令人不暇领略街头初泻的无边春色,只得埋头匆匆赶路。
    疲劳来袭,眼皮打架,正驾车的你该如何?找个安全地方停车休息吧。欲速则不达,平安早到家。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赶路,段玉衡一行人的车子,在吴镇的一个单栋的五层小楼前缓缓停下。
    正在一旁逗着一只可爱动物的孙文,看到龙飞拉着哥哥就要赶路的情景,立马跑了过来,笑吟吟地道“龙飞哥哥也要和我们同么?”。
    习武之人怎会被这点雨淋坏了,快点赶路,要不是刚才的闪电直击此处,老夫担心这里会发生什么天灾,怎会带你进这个小镇。
    在赶路的同时,鹿峰问道少女为什么会来迷雾森林,当然也提及到刚才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汉字详情

    gǎn [gan]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FK
    五行:
    吉凶:
    仓颉: GOMJ
    四角: 41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旱声。①( gián)本义:兽类翘起尾巴奔跑。《说文》:“举尾走也。”②追赶;驱赶)

    (2) 追赶,从后面追上

    心道进退而刑道滔赶。——《管子·君臣》。注:“走也。”

    思虑果敢曰赶。——《周书·谥法》

    多多益辨真难事,半里撑船赶不归。——宋· 张镃《五家林》

    (3) 又如:赶先进;你追我赶;赶逐(追赶);赶彀(追赶);赶罗(催逼;逼迫);赶人不要赶上(比喻不要逼人太甚);赶势利(趋炎附势,依附有势力的人)

    (4) 急赴 。如:赶火车;赶路;赶赴;赶座子(艺人到茶坊酒馆奔走卖唱);赶考;赶热(凑热闹);赶碌(忙碌)

    (5) 驱逐

    厨人馈食于堂,手中盘馔,皆被群禽搏撮,莫可驱赶。——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

    (6) 又如:赶苍蝇;赶麻雀;赶下台;赶网儿(将鱼赶到网里去,喻得到好处);赶羊(用六粒骰子掷出分高低的一种玩法)

    (7) 辗压。通“擀” 。如:赶面打(用棍棒来回碾面团似的打);赶饼(即“擀饼”)

    (8) 从速;加快 。如:赶任务;赶即(赶紧;立即);赶速(从速,抓紧时间)

    (9) 碰上(某种情况) 。如:正赶上他去省里开会

    (10) 驾御 。如:赶马车

    (11) 等到 ——跟时间名词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到某个时候才发生,多用于口语

    赶我长大一点,抗日战争爆发了。——《海市》

    (12) 又如:赶年(等到过年);赶年下(同“赶年”);赶晚(等到晚上)

    (13) 趁,把握时间 。如:正赶在风暴来临之前到达蔽风处;赶眼错(乘人不注意);赶饭(混饭);赶闲(趁有空闲)

    (14) 按,按照 。如:应该赶自己所最能接近、最能知道的东西写

    英文翻译

    pursue, follow; expel, drive away

    方言集汇

    ◎ 粤语:g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