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璧

zhào shì bì [ zhao shi bi]
繁体 趙氏璧
注音 ㄓㄠˋ ㄕˋ ㄅ一ˋ

词语释义

亦作'赵王璧'。 和氏璧的别称。春秋时,楚人卞和自山中所得宝玉。战国时,为赵惠文王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秦昭王曾恃强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赵。'赵氏璧'遂以着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词语解释

  1. 亦作“ 赵王璧 ”。 和氏 璧的别称。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宝玉。 战国 时,为 赵惠文王 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 秦昭王 曾恃强遗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蔺相如 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 赵 。“赵氏璧”遂以著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却哂 赵王 璧。” 清 孙枝蔚 《旅兴》诗:“贵若 赵氏 璧,富若 猗顿 囷。”亦省称“ 赵璧 ”。 唐 方干 《送陈端公》诗:“ 随 珠此去方酬德, 赵 璧当时误指瑕。”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篇终有意责 赵 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明 沉鲸 《双珠记·珠传女信》:“看此物既着神奇,如 赵 璧有完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赵王璧”。 和氏璧的别称。 春秋时, 楚人卞和自山中所得宝玉。 战国时,为赵惠文王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秦昭王曾恃强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蔺相如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赵。“赵氏璧”遂以著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南朝宋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赵氏璧,徒乖魏王瓠。”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清孙枝蔚《旅兴》诗:“贵若赵氏璧,富若猗顿囷。”
亦省称“赵璧”。 唐方干《送陈端公》诗:“随珠此去方酬德, 赵璧当时误指瑕。”
宋王安石《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篇终有意责赵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明沉鲸《双珠记·珠传女信》:“看此物既着神奇,如赵璧有完期。”

赵氏璧的网络释义

赵氏璧

  • 赵氏璧是一块古玉,zhào shì bì,亦作"赵王璧"。 2.和氏璧的别称。
  • 汉字详情

    zhào [zhao]
    部首: 716
    笔画: 9
    五笔: FHQ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GOK
    四角: 44800

    详细解释

    副词

    (1)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趙,趋趙也。——《说文》

    趙,及也。——《广雅》

    天子北征,赵行囗舍。——《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

    (2) 字亦作“踃”

    简惰跳踃般纷絮兮。——傅毅《舞赋》

    踃,跳也。字之作逍。——《埤仓》

    英文翻译

    surname; ancient 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u6

    宋本广韵

    shì,zhī [shi,zhi]
    部首: 430
    笔画: 4
    五笔: QAV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P
    四角: 72740

    详细解释

    shì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2) 同本义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 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 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察传》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5) 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

    (6) 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

    妙思六经,消遥百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7) 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

    (8)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

    (10) 姓

    代词

    (1) 通“是”。此,这

    今知氏大国之君。——《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

    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

    氏为庄公。——《汉书·地理志》

    (2) 另见 zhī

    zhī

    (1) ——见“月氏”( 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

    (2) 另见 shì

    英文翻译

    clan, family; m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3 [沙头角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3 | zi1 [海陆丰腔] shi6 shi5
    ◎ 潮州话:si6 ,ze1[潮阳]zu1,ziⁿ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
    [bi]
    部首: 527
    笔画: 18
    五笔: NKU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JMGI
    四角: 7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2) 同本义

    璧,瑞玉环也。——《说文》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

    璧者,方中圆外。——《白虎通》

    宏璧。——《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

    以苍璧礼天。——《周礼·大宗伯》

    如圭如璧。——《诗·卫风·淇奥》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奏 秦王。

    (3) 又如: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璧雍(璧堂。古代天子所设的太学。外形好像圆璧,周围以水绕之)

    (4) 玉的通称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璧玉(上等美玉);璧散(古玉爵名。为祭祈时所用的礼器);璧人(仪容美好的人);璧门(用玉装饰的门)

    (6) 喻月亮 。如:璧采(比喻月光,月色)

    动词

    退回赠送的礼品或归还借用之物 。如:璧帖拜门(退还以前结拜为兄弟的蓝帖,另具门生帖子拜在门下,改做师生关系);璧回(敬词。表示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

    英文翻译

    piece of jade with hole in it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bi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必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pĭɛkpjek/p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