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色

zhě sè [zhe se]

词语释义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具有大火的热度,并有固体质感的颜色。

赭色造句

一波一波明艳流荡的绿痕,大片大片灼亮摇曳的花海,赭色的小土路静静地通向天边。
同时,流行赭色陶器的文化从拉贾斯坦邦延伸到恒河平原。
船儿沿着这条宽阔的赭色河流向着北方穿行而去。
她的头发怪丑,淡赭色,已经半白了,她时时伸出一只生着扁平指甲的大油手去理她的头发。
它身体的上部是橄榄绿色的而下部是黄色的,胸部有一点淡赭色。
他因杖伤不能行走,穿着赭色的囚服,坐在槛车上,在京城出东门到潞河下船,从水路往云南。
褐赭色的山冈延绵数百英里不断。
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自从空中毒雾事件发生之后,日落就漂亮得让人消受不起······那轮原本已经灿烂辉煌的落日,一跃而为赭色的,宽广的、高耸云霄的如同梦幻的空中景致,透露这恐怖。唐·德里罗 
他的红的近乎赭色的脸像是用泥士塑成的,又像是在窑里边被烧炼过,显得结实,坚硬。
现在太阳爬上了上坡,发出那种不寻常的灼烧过的赭色,每棵树和每丛灌木都被昨夜的雨洗刷得晶晶亮,一切都喷涌着快乐。
他们身边的树已经开始换颜色了,满是一片赭色,鲜黄和猩红的色彩。
天上,燃烧起火烧云,云块越来越大。红色,赭色,紫色,青色,黑色,各种各样,不可调和地形成一条奔涌的河流。

汉字详情

zhě [zhe]
部首: 703
笔画: 15
五笔: FOFJ
五行:
仓颉: GCJKA
四角: 44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红土

赭,赤土也。——《说文》

偷长以赭污其衣裙。——《汉书·张敞传》

其土则丹青赭垩。——《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2) 又如:赭垩(红土与白土)

(3) 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赫如渥赭,公言赐爵。——《诗·邶风·简兮》

(4) “赭衣”的简称

田叔钳赭,志于夷戮。——《宋书》

(5) 又如:赭徒(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称)

(6)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 。如:赭尽(谓使山野草木空尽而成赤地)

(7) 山名 。在浙江省萧山县东北。山石呈赭色,故名

动词

(1) 染成红色

或赭其垣。——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赭红袍(血溅衣袍,使成红色。比喻战斗激烈);赭面(以赤色涂脸。亦指以赤色涂红的脸);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3) 因羞愧而脸红

人戏称曰:“公之《春秋》,亦权倚阁乎?”秩色颇赭。—— 宋· 彭乘《墨客挥犀》

(4) 施加罪罚 。如:赭墨(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罚)

(5) 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赭色。如:赭山(伐尽山上的树木)

形容词

(1) 红色、赤红色

赭,赤也。——《广雅·释器》

桃汤赭鞭。——《汉书·王莽传》。师古曰:“赭,赤也。”

(2) 又如:赭袍(红袍);赭衣(古时囚犯穿赤褐色衣,因以赭衣代称囚犯);赭黄(天然的褐铁矿);赭鞭(赤色的鞭);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赭红、赭赤(红褐色)

(3) 赤裸

群饮源槁,回食野赭。——唐· 柳宗元《晋问》

英文翻译

reddish brown; hematite; ochre

方言集汇

◎ 粤语:ze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梅县腔] zha3 chii.3 [客英字典] zha3 [宝安腔]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也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tɕĭacjax/tjaa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

赭色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