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不是

péi bù shi [pei bu shi]
繁体 賠不是
注音 ㄆㄟˊ ㄅㄨˊ ㄕˋ

词语释义

赔不是 péi bùshì

(1) 请求原谅;赔罪

给他赔不是
apologize

词语解释

  1. 赔罪;道歉。

    《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 穆太公 ﹞假意把 穆忠 赐上几空脚,打上几虚拳,又向 谷树皮 作揖赔不是。”《红楼梦》第三十回:“ 黛玉 欲答话,只听院外叫门, 紫鹃 听了听,笑道:‘这是 宝玉 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引证解释

⒈ 赔罪;道歉。

《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穆太公﹞假意把穆忠赐上几空脚,打上几虚拳,又向谷树皮作揖赔不是。”
《红楼梦》第三十回:“黛玉欲答话,只听院外叫门, 紫鹃听了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赔不是的国语词典

道歉。《红楼梦.第三○回》:「紫鹃听了一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也作「陪不是」。

赔不是的网络释义

赔不是

  • 请求原谅;赔罪
  • 赔不是造句

    哪知道都坐过两个站,他才猛地想起来,赶紧赔不是。
    看着眼前一个劲赔不是的代驾,张先生说自己并没有为难师傅,而是直接把电话打给了爱代驾的全国统一客服。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盛剑每天只能在电话中与儿子聊天,给妻子赔不是。
    安全到家的老人一个劲地给民警赔不是,连说“对不起”。
    这件事是你错了,该向人家赔不是才对。
    有时候反过来,他明明意识到自己惹人厌,就在楼梯上拦住她,低三下四地向她赔不是。
    “这不是任穷吗?怎么坐在这里?”乡干部一听,跑出来连连赔不是“我真是有眼不识。
    你心里吃醋是不是?还说我呢,转眼功夫,自己却贱上了,还有资格打我?今回你不赔情,向我赔不是,今日这事咱不算完!
    王婕莉赶紧找人把她拽走,微笑着向乘客赔不是,直到嗓子沙哑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扬子晚报记者随后从六合城中派出所获悉,女车主的家人事发后闻讯赶到派出所,向当事交警连连赔不是,表示家人是一时冲动,希望当事交警能原谅。
    林琪琛也乖觉,赶忙起身向三席敬酒赔不是,总算是将这台面下来了。
    通过调解,父子二人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相互道歉赔不是,随后,一家人又欢笑如初。
    可晚上老婆回家后,因此事与我吵了一架,还瞒着我买了卡通图画与水果,跑到她领导家赔不是。
    清菡,你干嘛要给他赔不是?这种狗仗人势的东西,就得直接打断腿!
    治安员在抓捕过程中摔坏了自己的手机并甩了自己两个耳光,这两天来,邱先生一直在四处奔走讨要说法,要求两名治安员赔偿自己的损失并当面道歉赔不是。
    身后,一道中气十足的男声传来,只见一个英俊的男人一把拉住了司徒凤仪,对着陈锋歉然一笑“先生,凤仪不懂事,我替她给你赔不是了。
    结果球差点打上果岭,问题是果岭上还有人!人家发火,我赶紧赔不是。
    扁办工作人员则频频赔不是,还挂保证,“下次不敢拜了”。
    女孩患上偷窃癖父母到处赔不是。
    我也知道自己理亏,赶紧给她又鞠躬又作揖地赔不是,“好啦好啦,我知道错了,你别生气了,以后走哪就把你带哪儿,谁让咱俩是分不开的连体婴儿呢!”。

    汉字详情

    péi [pei]
    部首: 401
    笔画: 12
    五笔: MU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OYTR
    四角: 708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咅( pǒu)声。“贝”是古代货币,与财产买卖有关。本义:补还损失)

    (2) 同本义 。如:包赔(担保赔偿);赔赃(赔还赃物或赃款)

    (3) 陪嫁 。如:赔赠(嫁妆);赔奁(嫁妆);赔送(娘家送给新娘的嫁妆);赔房(旧时富家女子随嫁的仆人)

    (4) 亏蚀;耗损 。如:赔累(折损钱财);赔面筋的厨子(费力而不讨好的人);赔价(赔款);赔损(赔本亏损);赔钞(赔钱);赔纳(赔偿缴纳亏损)

    (5) 向人道歉或认错 。如:赔弗是(道歉);赔身下气(形容俯首听命的样子)

    英文翻译

    indemnify, suffer loss

    方言集汇

    ◎ 粤语:pui4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shì [shi]
    部首: 429
    笔画: 9
    五笔: JGH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AM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代词

    (1) 此,这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动词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副词

    (1) 表示肯定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如:我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如:他犯错误是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名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助词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文翻译

    indeed, yes, right; to be; demonstrative pronoun, this, tha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e4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陆丰腔] shi6 [梅县腔] she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3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3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承紙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ʑĭezjex/zjee

    赔不是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