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

shǎng fá [shang fa]
繁体 賞罰
注音 ㄕㄤˇ ㄈㄚˊ

词语释义

赏罚 shǎngfá

(1) 奖赏与处罚

赏罚分明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词语解释

  1. 亦作“ 赏罸 ”。奖赏和惩罚。

    《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后人休。”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赏罸悬於天道,吉凶灼乎鬼神。”《辽史·食货志下》:“﹝ 太祖 ﹞於是抚诸部,明赏罚,不妄征讨。” 郭小川 《长江组歌》:“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有严明的赏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赏罸”。奖赏和惩罚。

《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后人休。”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赏罸悬於天道,吉凶灼乎鬼神。”
《辽史·食货志下》:“﹝太祖﹞於是抚诸部,明赏罚,不妄征讨。”
郭小川《长江组歌》:“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有严明的赏罚。”

赏罚的国语词典

奖赏有功劳的人与处罚有罪过的人。

赏罚的网络释义

赏罚

  • 赏罚,汉语词汇。
  • 拼音:shǎng fá,
  • 释义:奖赏和惩罚,
  • 出处《书·康王之诰》。
  • 赏罚造句

    他长于治军,明耻教战,赏罚分明,因而部队的战斗力特强,每战必胜。
    我们班长还真不赖,工作认真负责,赏罚分明,在同学们中间还挺有威信的。
    我们学校对人对事赏罚分明,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张老师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
    功过是非赏罚分明,才能服众。
    罗士信作战勇猛赏罚分明,治军极严。
    老板是个赏罚分明的人,从不偏私任何人。
    用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保障执行力。
    公司的领导赏罚不明,引起职工们的强烈不满。
    谁有功,谁有过,群众知道得最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
    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体现公平。
    他对部下历来是赏罚分明。
    康熙是一位赏罚分明的英明皇帝。
    宋元官吏专事姑息,赏罚无章,导致最后的败亡,故皇上今有此不得已下策杀一儆百。
    而且大权独揽而主不疑,连连征战而民不怨,赏罚分明,人才兴盛。
    黄正元一向对工人赏罚分明,偷奸磨滑的抓住就罚,干活出色的月月必奖。
    当今天子昏庸无道,信小人远贤臣,是非不辨,赏罚不明,忠奸颠倒,残害忠良,屠诛无辜。
    赏罚之道实国之利器。
    但二十年后,这些学生说不定觉得法家、墨家的赏罚分明、不分亲疏贵贱更有意义。
    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早晚能成大气候。

    汉字详情

    shǎng [shang]
    部首: 401
    笔画: 12
    五笔: IPK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BRBO
    四角: 90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2) 同本义

    赏,赐有功也。——《说文》

    赏,上报下之功也。——《墨子经》

    三年有赏于大邦。——《易·未济》

    尧能赏均刑法。——《礼记·祭法》

    善人富谓之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赏田。——《周礼·载师》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赏捞(赏赐捞劳);赏口(供赏赐为奴仆的人口);赏田(赏赐的田地);赏首(第一个受赏者);赏设(犒赏);赏赣(赏赐);赏地(赏赐田地)

    (4) 玩赏;欣赏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赏遇(受到赏识礼遇);赏月(赏玩月景);赏鉴(欣赏;鉴赏);赏会(玩赏聚会);赏得(欣赏投合);赏际(欣赏的趣味相投合)

    (6) 称颂,赞扬

    善则赏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7) 又如:赞赏(赞美赏识);赏激(赞赏鼓励);赏纳(称赞结纳);赏悦(称赏喜悦);赏重(赏识尊重)

    (8) 通“尚”。尊重

    其所赏者,明圣也。——《管子·霸言》

    赏贤使能以次之。——《荀子·王霸》

    (9) 又如:赏贤(尊重贤者)

    名词

    (1) 赐予或奖给的东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2) 又如:赏率(奖赏的标准);赏私(礼物);受赏;赏罚分明;赏金

    (3) 量词。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也作“晌”。后作“垧”

    英文翻译

    reward, grant, bestow; appreci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2

    宋本广韵

    [fa]
    部首: 520
    笔画: 9
    五笔: LYJJ
    五行:
    仓颉: WLIVN
    四角: 60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 ,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2) 同本义

    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说文》

    罚上报下之罪也。——《墨子经》

    三让而罚。——《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

    小刑宪罚。——《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

    忠所罪以遇罚兮。——《楚辞·惜诵》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皆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罚规(处罚的规章);罚约(输者受罚的约定);罚弗及嗣(惩罚罪犯,但不延及子孙)

    (4) 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 又如:罚爵(宴饮时,罚失礼者喝酒的酒器)

    (6) 讨伐;杀

    致天之罚。——《书·汤誓》

    (7) 又如:罚极(因有罪而加以诛杀);罚罪(讨伐或惩处有罪者);罚恶(惩治恶人);罚蔽(罚罪断狱)

    (8) 出钱赎罪

    五刑不筒,正于五罚——《书·五刑》

    (9) 又如:罚锾(纳金赎罪);罚铜(纳铜罚罪);罚赎(出钱赎罪);罚俸(官吏因犯罪而停发薪俸)

    (10) 发誓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元· 关汉卿《窦娥冤》

    名词

    (1) 刑罚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周礼·职金》。注:“罚,罚赎也。”

    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求,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2) 又如:罚作(汉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罚神(传说主管刑罚之神)

    英文翻译

    penalty, fine; punish, penal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