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

zhèn zāi [ zhen zai]
繁体 賑災
注音 ㄓㄣˋ ㄗㄞ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赈灾 zhènzāi

(1) 赈济灾荒

赈灾义演
relieve the people in stricken areas

词语解释

  1. 见“ 賑灾 ”。

  2. 亦作“ 賑灾 ”。救济灾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 穆皇帝 清浄化民,宽仁驭下。二年之耕籍,三年之賑灾,休有烈光。”《清会典事例·户部·蠲恤七》:“又覆准,賑灾之时,飭令地方官豫将被灾分数,及賑恤事宜,先行宣示。”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拿出有限几个钱装点场面;同时倒要抢在头里做一名赈灾董事。”

引证解释

⒈ 见“賑灾”。亦作“賑灾”。救济灾民。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穆皇帝清浄化民,宽仁驭下。二年之耕籍,三年之賑灾,休有烈光。”
《清会典事例·户部·蠲恤七》:“又覆准,賑灾之时,飭令地方官豫将被灾分数,及賑恤事宜,先行宣示。”
洪深《青龙潭》第三幕:“拿出有限几个钱装点场面;同时倒要抢在头里做一名赈灾董事。”

赈灾的国语词典

救济灾民。

如:「拨款赈灾」。

赈灾的网络释义

赈灾

  • 赈灾,是指赈济灾荒救助灾害救济灾民。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穆皇帝清浄化民,宽仁驭下。二年之耕籍,三年之赈灾,休有烈光。”《清会典事例·户部·蠲恤七》:“又覆准,赈灾之时,饬令地方官豫将被灾分数,及赈恤事宜,先行宣示。” 洪深《青龙潭》第三幕:“拿出有限几个钱装点场面;同时倒要抢在头里做一名赈灾董事。”
  • 赈灾造句

    为了筹集这批赈灾物资,他忙活了大半天。
    这些贪官污吏私吞国家赈灾的钱粮,简直是胡作非为!
    没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会捐钱赈灾。
    为了赈灾,主办单位呼吁各界踊跃捐款,多多益善。
    赈灾款对灾区人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我想尽我的力量帮助他们,只要家乡需要,我义不容辞。如果举行赈灾义演请一定叫上我,我一定抽时间积极参与,义演时间定了请第一时间告诉我。
    在整个赈灾行动中,竟然有人假公济私,真是可恶。
    包公受朝廷委派前来陈州监查赈灾情况,被授予“势剑金牌,先斩后闻”。
    起码需要五百万美元,才能基本解决灾民未来一年的需要,因此湾区红十字会非常支持中华总会馆这次的赈灾行动,同时希望各界人士能够踊跃捐款,帮助灾民渡过厄困。
    茫崖地区社会各界赈灾募捐总额超过一百万元,土沟。
    李连杰决定息影一年,专注赈灾及灾区重建工作。
    张怀远倚酒三分醉地套着赵季尘,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如何两头受气地护着风云教赈灾之事……
    当巧一批琉璃、波斯诸国送给当朝天子的奇珍异玩、珠宝首饰从我这里运转上京,看着灾情日益严重,我一时无奈,设计将其截留了,用于赈灾。
    平时“惜纸如金,一纸千金”,而赈灾却是“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今年河东府大旱,朝廷派魏王殿下筹集赈灾粮款。
    张牧村经了解,停止将给温县赈灾之谷拨往孟县……
    何求贵开始还不肯,说赈灾是官府的事,商人就是将本求利,无缘无故施什么粥。
    灿坤公司两地献爱心赈灾,捐款。
    十一月初七,江别鹤通风报讯,劫四川赈灾捐款,得银一千万两,我方得五成,共五百万两!
    虽然朝廷救助得力,灾民举手相庆谢恩不已,但也有一二官员借赈灾发国难财的。

    汉字详情

    zhèn [zhen]
    部首: 401
    笔画: 11
    五笔: MDFE
    仓颉: BOMMV
    四角: 718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辰声。本义:救济) 同本义 。本作“振”

    战士以奉,饥民以赈。——《盐铁论》

    悉府库以赈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又如:赈给(救济;赈济);赈田(专为赈济饥荒之用的田地);赈贷(救助、救济);赈荒(赈济遭荒灾民);赈物(赈济的物品)

    英文翻译

    relieve, aid distressed; rich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宋本广韵

    zāi [zai]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POU
    五行:
    仓颉: JF
    四角: 3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才平聲開口一等cai/zoits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