贳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借贷。
《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 宋 叶适 《梁父吟》诗序:“当幼孤之际,不洁其名;处富贵之隆,不安其利。 伊尹 、 周公 ,盖庶几焉;岂与 管仲 能合诸侯则三归反坫, 萧何 保 关 陇 乃赖田宅貰贷以自污比哉!” 清 张惠言 《先妣事略》:“比日昳,乃貰贷得米,为粥而食。”
赦免;宽纵。
章炳麟 《訄书·刑官》:“自夫人以下,皆行其罚,而国君独貰贷乎?”
引证解释
⒈ 借贷。
引《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
宋叶适《梁父吟》诗序:“当幼孤之际,不洁其名;处富贵之隆,不安其利。 伊尹、周公,盖庶几焉;岂与管仲能合诸侯则三归反坫, 萧何保关陇乃赖田宅貰贷以自污比哉!”
清张惠言《先妣事略》:“比日昳,乃貰贷得米,为粥而食。”
⒉ 赦免;宽纵。
引章炳麟《訄书·刑官》:“自夫人以下,皆行其罚,而国君独貰贷乎?”
贳贷的网络释义
贳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世声。本义:借,借贷)
(2) 同本义
贳,贷也。——《说文》。受者曰赊,予者曰贳。
则赊贳而予之。——《周礼·司市》
民无贷(钱),则赊贳而予之。——《周礼·司市》郑注
(3) 又如:贳代(借贷);贳贷(借贷;赊欠)
(4) 赊欠
县官无钱,从民贳马。——《史记·汲郑列传》
常从王媪、 武负贳酒。——《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贳酒(赊酒);贳账(赊账)
(6) 租佃,租赁
乃贳贷陂田千余顷。——《汉书·宁成传》。注:“假取之也。”
(7) 又如:贳钱(租金);贳廛(租地)
(8) 抵押
蜀江 吴水不通潮,曾共黄垆贳紫貂。—— 清· 王士祯《遥送魏推官赴成都》
(9) 买
余乃就火炙衣,贳烧酒饮五杯乃行。——《徐霞客游记》
(10) 赦免,宽纵
因贳其罪。——《汉书·张敞传》
不贳不忍。——《国语·吴语》。注:“赦也。”
遂贳宽。——《汉书·刘向传》
(11) 又如:贳赦(赦免其罪);贳过(宽恕过错);贳患(免除祸患);贳忍(宽恕容忍);贳死(免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贷,施也。——《说文》
贷,予也。——《广雅》
以财投长曰贷。——《大戴礼记·千乘》
凡民之货者。——《周礼·泉府》。司农注:“谓从官借本贾也。”
又称贷而益之。——《孟子》
不贷无出也。——《庄子·天运》
贳贷卖买。——《汉书·食货志下》
(3) 又如:贷施(施舍);贷恤(赈施抚恤)
(4) 借出钱财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潜夫论·忠贵》
(5) 又如:贷借(金钱物品的借出和借入);贷项(记入账户贷方的账项);贷卖(放贷或出卖)
(6) 借入
贷,借也。——《广雅》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 监河侯。——《庄子·外物》
(7) 又如:向银行贷款;贷钱(借钱);贷赊(借贷,赊欠)
(8) 推卸 。如:责无旁贷
(9) 饶恕,宽恕
每具狱上闻,辄贷其死。——《宋史·刑法志》
有系狱者,皆挠法贷减。——《旧唐书·王世充传》
今姑贷汝。——明· 高启《凫藻集》
(10) 又如:严惩不贷;贷罪(免罪);贷减(宽宥减罪)
名词
要付利息的借款 。如:农贷;贷券(债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