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贫穷而饥饿。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府库空虚於上,百姓贫饿於下,然而姦吏富矣。”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六:“自是 季贞 不食酒肉,衣短粗衣,行乞 陈 、 蔡 、 汝 、 郑 间,緡帛随以修佛像,施贫饿者。”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恬适》:“其所获赐,餘则岁分十之三四,以颁诸流离贫饿者。”
指贫穷而饥饿的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亡身·释法进》:“ 进 屡从求乞,以賑贫饿,国蓄稍竭, 进 不復求。”
引证解释
⒈ 贫穷而饥饿。
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府库空虚於上,百姓贫饿於下,然而姦吏富矣。”
唐张读《宣室志》卷六:“自是季贞不食酒肉,衣短粗衣,行乞陈、蔡、汝、郑间,緡帛随以修佛像,施贫饿者。”
明焦竑《玉堂丛语·恬适》:“其所获赐,餘则岁分十之三四,以颁诸流离贫饿者。”
⒉ 指贫穷而饥饿的人。
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亡身·释法进》:“进屡从求乞,以賑贫饿,国蓄稍竭, 进不復求。”
贫饿的网络释义
贫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2) 同本义
贫,财分少也。——《说文》
无财谓之贫。——《庄子·让王》
贫者,士之常也。——《说苑·杂言》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疏:“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
贫而无谄。——《论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荀子·天论》
楚人贫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贫难(贫苦,困难);贫胎(骂人的话。穷鬼);贫窭(贫苦);贫贱之交(贫困患难中结交的朋友);贫户(贫穷人家);贫交(贫贱者相交友);贫巷(贫民居住的地方);贫病(又穷又病);贫汉(贫穷的男子)
(4) 引申为缺少,不足
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刘勰《文心雕龙·练字》
(5) 又如:贫阙(不足,短缺);贫薄(浅陋,短浅);贫腐(贫乏陈腐);贫微(贫乏微薄);贫寒(贫乏单薄);贫空(谓空无所有);贫辛(贫乏艰涩)
(6) 絮叨可厌 。如:他的嘴真贫;贫嘴恶舌(话多而尖刻);贫嘴贱舌(形容人说话轻薄);贫嘴饿舌(形容人话多令人讨厌)
(7) 僧道、尼姑自谦之称 。如:贫僧;贫尼(尼姑对自己的谦称);贫家(谦称自己的家)
动词
(1) 使贫穷 。如:贫人(使人贫穷);贫心(使心纯清。谓不以外物累其心);贫化(在采出的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比在矿体中含量低,叫做“贫化”)
(2) 以为贫穷
夫人贫之,竟不商女。——《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2) 同本义 。与“饱”相对
饿,饥也。——《说文》
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
饿,甚于饥也。——《正字通》
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谷梁传》疏引徐邈说
无一月饿。——《淮南子·说山》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3) 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饿杀鬼(方言。贪吃的人);饿病(饥饿致病)
(4) 使受饿;感到饥饿
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
伯夷、 叔齐饿于 首阳之下。——《论语·季氏》
(5) 又如:孩子饿了;别饿着小猪
(6) 贫困;缺少 。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h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