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

zhì gǎn [zhi gan]
繁体 質感
注音 ㄓˋ ㄍㄢˇ

词语释义

质感 zhìgǎn

(1) 指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的物质真实感

这尊雕像手法细腻,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质感
sense of reality (in art)

词语解释

  1. 所表现的物体的真实感。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个姑娘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具有活生生的美且极富质感的雕像。” 李玲修 《笼鹰志·苍鹰上击翻曙光》:“学了两年多,这猫毛茸乎乎的质感和猫眼水灵劲儿还是掌握不了。”

引证解释

⒈ 所表现的物体的真实感。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个姑娘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具有活生生的美且极富质感的雕像。”
李玲修《笼鹰志·苍鹰上击翻曙光》:“学了两年多,这猫毛茸乎乎的质感和猫眼水灵劲儿还是掌握不了。”

质感的国语词典

对物品质地的感觉,如粗糙、细滑、柔软、坚硬等。

如:「这块布料质感细致。」

质感的网络释义

质感 (汉语词汇)

  • 质感( texture)是指造型艺术形象在真实表现质地方面引起的审美感受。在绘画、版画、雌塑、摄影等艺术中,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明暗及相应的笔触、刀法、用光,可以真实地表现出对象所具有的特殊质地,如皮肤的柔嫩或粗糙、首饰的光泽、玻璃的透明、钢铁的硬重、丝绸的飘逸等等,使人产生逼真之感。质感是作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裸体男子浑身的肌肉部紧张地加入了思索。质感又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需要艺术家娴熟地掌握本艺术门类的媒介特性和技巧手段才能表现出来。质感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写实的,重视对细部惟妙惟肖的真实表现,一类是写意的,重况整体的质感,如齐白石笔下的虾、蔬菜,又如套色木刻等。
  • 质感造句

    这个花瓶色彩鲜艳,质感优良,是不同凡响的陶瓷制品。
    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儿,似乎不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
    中间的广袤地带,时光在黑暗中交错成荒芜的坟场。却总有那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纤细丝线维系着你和关联。在同一片屋檐下,呼吸同样质感的空气,共同享有的东西多得连都数不全。不是相爱的姐妹,却是一直以陪衬者和被陪衬者身份相伴的“亲如姐妹”。是一家人。
    存在的质感并不取决于事件的堆积,生命的丰盈其实更在于内在化的体认与理解。
    他的嗓音充满质感和诱惑,酷似沙粒在肌肤之上川流不息的感觉。
    在同一片屋檐下,呼吸同样质感的空气,共同享有的东西多得连自己都数不全。
    大气的长方形,闪耀着琥珀色的光芒,银色包裹着深沉的质感,散发着成熟而神秘的迷人魅力。
    老教授不忘故旧,特地回厂看望“师傅”,并感慨地说,多亏当年学了刺绣技艺,现在画葡萄,特意添加了丝线的质感,所以比从前的更鲜活。
    裴心湄居然心中有些窃喜,那个有着质感嘴唇的男子。
    通体的白色有轻盈的丝纱质感,轻盈如舞,薄如蝉翼。没有过多花哨的纹饰花样,却是有种春天的气息,清新自然,浑然天成。
    经典纪华帝款式设计,平滑细腻的质感,超强弹力,塑造完美体形,脚部略微成型,独特的脚尖编织,结实耐磨,舒适腰边缝合,透气棉裆。
    一般来说,这是冗笔赘肉,但在福塞斯的小说里却显示出无比真实的现实质感,让人肃然信服。
    品牌核心诉求点:“慢调悠闲生活”:生活简朴而优雅,简单而慵懒的生活方式,浓厚的艺术气息,宁静而和谐,在沉稳质感中融入悠闲舒适。
    丰盛香醇的黑加仑子香、雪茄匣和烟草香,入口有羊毛脂质感、果味与成熟单宁酸味匀和。
    磨砂玻璃柜门,其质感使室内显得明亮开阔。
    精美华服与超模演绎的高订时装周落下帷幕,高订美妆让人过目不忘,如何才能拥有这样高级质感的妆效?童瑶亲授,用美妆帮你寻找答案。
    持久眼线液笔头设计讲求实效,画眼线更准确,轻松迅速,多款颜色。更有金属质感使眼睛更加有神,令人注目。
    画家用笔劲挺,树石画法既丰富又深入,能够通过晕染皴擦的手段,加强岩石树木的质感特征。
    聆听雨珠落玉盘的声音,才感到秋天悲壮惨烈的氛围,而秋的韵味只有在此时才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抚摸一下盛得下万物的心胸,竟然有种心想事成的质感美感超越感和神圣感。
    人造毛拼接外套,袖子采用同色电脑机针织料拼接,超显质感,并且不会显手臂粗壮。

    汉字详情

    zhì [zh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RF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JBO
    四角: 72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斦( zhì)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问;诘问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词

    (1)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容词

    (1)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matter, material, subst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1
    ◎ 潮州话:zieh4 zi3

    宋本广韵

    gǎn [gan]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DGK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RP
    四角: 53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4) 感应,影响

    (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

    (6) 感触;触动感慨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

    (8) 感谢;感激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

    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10) 感慨,感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

    (12) 思念

    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

    (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

    (17) 通“减”( jiǎn)。减损,减少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

    名词

    (1) 感触;情绪;意念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英文翻译

    feel, perceive, emo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m2
    ◎ 客家话:[梅县腔] gam1 gam3 [陆丰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宝安腔] gam3 [东莞腔] gam3 [海陆丰腔] g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禫上聲開口一等kɒmkomx/k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