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贞烈
(1) 刚正而有节操,宁死不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贞列”。亦作“贞栗”。谓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
引《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既当时贞烈之徒所究见,亦后生所备闻。”
唐刘知几《史通·品藻》:“案刘向《列女传》载鲁之秋胡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懟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於古冶,殉节异於曹娥,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古及今,罕有这婆娘,贞列赛过孟姜。”
清吴伟业《临江参军》诗:“临江髯参军,负性何贞栗;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
一本作“贞烈”。 洪深《申屠氏》第四本:“董昌竖起双眉,原要责备申屠女不能贞烈、从一而终。”
贞烈的国语词典
坚守节操,宁死不屈。
贞烈的网络释义
贞烈
贞烈 (汉语词语)
近义词
贞烈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卜,从贝(甲骨文作“鼎”,后省改为“贝”)。鼎本是食器,这里表火具,即用火具而卜。本义:占卜) 同本义
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会意。京房说,鼎省声。——《说文》
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恶。——《周礼·春官·天府》。郑玄注:“问事之正曰贞。”
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周礼》
(2) 又如:贞龟(占卜。古人灼龟甲以卜);贞吝(卜问不吉,其事难行);贞卜(占卜;卜问)
形容词
(1) 假借为“正”、为“定”。端方正直
元、亨、利、贞。——《易·乾》
厥赋贞。——《书·禹贡》。传:“正也。”
求永贞。——《周礼·大祝》
万国以贞。——《礼记·文王世子》
一人元良,万邦以贞。——《书·太甲下》
君子贞而不谅。——《论语》
(2) 又如:贞白(正直清白);贞曜(正光);贞一(心正专一);贞期(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贞明(正大光明);贞确(贞正坚固)
(3) 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
言行抱一谓之贞。——《贾子道术》
贞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贞亮死节(坚贞忠诚,能够以死殉节);贞亮(坚贞亮节);贞固(能固守正道,坚贞不变,始终如一);贞人(志节坚定不移、能守正道的人);贞毅(坚贞刚毅)
(5) 坚硬;坚劲
严霜识贞木。——房玄龄《晋书》
(6) 又如:贞木(坚劲耐寒,经严冬而不凋的树木);贞珉(坚美可做碑铭石刻的石块);贞悦(坚挺劲直);贞柯(坚挺耐塞的枝柯);贞玉(坚美的玉石)
(7) 忠;真诚
慕古人之贞节。——张衡《思玄赋》。注:“诚也。”
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韩非子·难三》
(8) 又如:忠贞(忠诚而坚定不移);贞臣(廉正有操守的臣子);贞夫(忠直有守的正人君子。也作“真夫”);贞实(忠信诚实)
名词
(1) 贞操,节操。旧称女子“贞节”
清白守节曰贞。——《周书·谥法》
贞女不更二夫。——《史记·甲单列传》
一念之贞。——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贞妇(夫死不再改嫁的女子);贞心(坚贞不移的心地);贞艳(有坚贞之节的美女)
(3) 碑石 。如:贞碣(碑石的美称);贞碑(碑石的美称);贞琬(碑石的美称);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贞刻(石刻碑铭)
(4) 正轨,正道 。如:贞度(符合正道的法度);贞则(符合正道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