貤爵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屡封官爵。
元 欧阳玄 《世綵堂记》:“近年賑饥,募民入粟补官,公发数万,貤爵不受,朝省旌表其门。”
引证解释
⒈ 屡封官爵。
引元欧阳玄《世綵堂记》:“近年賑饥,募民入粟补官,公发数万,貤爵不受,朝省旌表其门。”
貤爵的网络释义
貤爵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í
动词
(1) 通“移”。转移;转赠
无所流貤。——《汉书.武帝紀》
(2) 又如:貤典(指朝廷貤赠的恩典);貤封(旧時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給亲族尊长)
(3) 另见
yì
动词
(1) 重叠;重复
兼重貤以貤缪。——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貤封(一人得功名,亲戚也都相继得到封赏);貤赏(依次论功行赏);貤爵(屡封官爵)
(3) 通“迤”。延展,延伸
奕世载德,貤于子孙。——《汉书》
(4) 又如:貤衍(流衍延及后世);貤庆(余福流衍并延及后世)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3 [客英字典] ji5 ji2 [台湾四县腔] ji3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易 | 以豉 | 以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jeh | j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
(2) 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说文》
实二爵。——《仪礼·特牲礼》
殷以斝, 周以爵。——《仪礼·明堂位》
洗爵奠斝。——《诗·大雅·行苇》
虢公请器,王与之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3) 爵位,爵号,官位
王者之制禄爵。——《礼记·王制》
受爵不让。——《诗·小雅·角弓》
请卖爵子。——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爵通侯。——《汉书·李广苏建传》
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爵人(有爵位吃俸禄的人);爵敕(分封爵位的敕书);爵谥(爵位和谥号);爵号(爵位的名号);爵等(爵位的等级)
(5) 通“雀”。一种鸟,赤黑色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易·中孚》
(6) 又如:爵跃(如雀之跳跃。表示欣喜之极);爵踊(足不离地而跳);爵钗(雀形的发钗);爵韦(赤黑色的韦);爵室(古代船上的远望室)
动词
授予官爵 。如:爵命(封爵受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ok7 [宝安腔] ziok7 [海陆丰腔] ziok7 [梅县腔] ziok7 [陆丰腔] ziok7 [东莞腔] ziok7 [客语拼音字汇] jiog5 [客英字典] zi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爵 | 即略 | 精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tsĭak | ciak/zi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