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茎

dòu jīng [ dou jing]
繁体 豆莖
注音 ㄉㄡˋ ㄐ一ㄥ

词语释义

汉语词语,指豆的茎秆。

词语解释

  1. 豆的茎秆。

    清 顾景星 《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诗:“夜讌火鼓 延秋门 ,昼争豆茎 咸阳 店。”

引证解释

⒈ 豆的茎秆。

清顾景星《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诗:“夜讌火鼓延秋门,昼争豆茎咸阳店。”

豆茎的网络释义

豆茎 (字词)

  • 豆茎,读音dòu jīng,汉语词语,指豆的茎秆。
  • 豆茎造句

    这豆茎是长的还是短的?是长的。
    杰克抓住机会,爬过窗户抓起竖琴跑向豆茎。
    杰克又砍了一下,豆茎就开始往下倒。
    杰克很早就醒了,他看见了豆茎。
    豆茎再也没长出来,但杰克和妈妈得到了他们需要的所有财富。
    所以有一天,他趁妈妈没看见,溜出房子,又爬上了豆茎!
    不久他就到了巨型豆茎的顶上,然后他跳进一朵云里。
    杰克现在到了底端,他拿起一把斧头往豆茎砍。
    很快地,一株豆茎长出来。
    杰克行动很迅速,一进家门就拿起了斧子,把豆茎砍倒。
    我经常把一些豆茎当蔬菜吃。
    最后,他们到达了豆茎树高高的树枝上。
    杰克礼貌地感谢了巨人的妻子给自己早餐。然后飞快逃下了豆茎。
    妈妈扔出去的豆子长成了一根巨大的豆茎!
    如果你对太空升降梯这个名词并不熟悉,那么你或许曾经听过它的一些别名:豆茎,轨道缆索,还是非同步轨道天钩。
    来不及多想,他冲出碗厨,抓起母鸡,爬下了豆茎。
    摘心处理使三种生长习性大豆茎中酰脲含量明显增加。
    他跑到了豆茎那里,尽可能快地爬下去。但恐怖的是,巨人也开始跟着往下爬。

    汉字详情

    dòu [dou]
    部首: 704
    笔画: 7
    五笔: GKU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T
    四角: 101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3)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5) 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9) 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11) 姓

    英文翻译

    beans, peas; bean-shaped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da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eu5 [客英字典] teu5 [海陆丰腔] teu6 [宝安腔] tiu3 [沙头角腔] teu5 [东莞腔] teu3 [梅县腔] teu5 [陆丰腔] teu6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田候去聲開口一等duh/dowdʰuk
    jīng [jing]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CAF
    五行:
    仓颉: TNOM
    四角: 44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巠声。本义:植物的主干)

    (2) 同本义

    茎,枝柱也。谓众枝之主。——《说文》

    茎,本也。——《广雅》。按,字从艸,艸曰茎,木日干。散文则草木枝亦皆曰茎。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荀子·劝学》

    (3) 又如:块茎;根茎;球茎;鳞茎;地上茎;地下茎;茎立(像草茎一样的直立);茎英(古乐名)

    (4) 柱;竿

    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后汉书》

    (5) 小枝

    茎,小枝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6) 器物的柄

    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周礼》

    量词

    指长条形的东西。如:数茎小草;数茎白发;几茎苗;加葱九茎

    英文翻译

    stem, stalk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