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

dòu zhī [dou zhi]
注音 ㄉㄡˋ ㄓ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豆汁 dòuzhī

(1) 制绿豆粉时剩下的汁,味酸,可做饮料

a fermented drink made from ground beans

(2) 〈方〉豆浆

soya-bean milk

引证解释

⒈ 制绿豆粉时剩下来的汁。味酸,可做饮料。

唐鲁孙《北平的书摊儿》:“﹝厂甸﹞各种吃食如凉糕、蜂糕、炸糕、驴打滚、爱窝窝、豆汁、灌肠。”

⒉ 方言。豆浆。

豆汁的国语词典

一种以绿豆粉制成的饮料,味酸。

豆汁的网络释义

豆汁

  • 豆汁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 豆汁儿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 豆汁的翻译

    英语: douzhi, fermented drink made from ground mung beans, soy milk

    豆汁造句

    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有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等。
    新生后从事豆汁乳化机的生产和销售。
    德子吃的很快,如风卷残云一般,一大碗豆汁儿和余下两个焦圈儿便都已下肚,抹了把嘴,从口袋里掏出几个铜板扔进条案一端的小笸箩里,张爷,走啦。
    我一听,嚯,门儿清啊,成,哥们儿给你来点重口味的,直奔前门附近胡同里的一家北京小馆子,要了一碗豆汁两个焦圈还有爆肚儿和烧饼。
    有一个每天卖豆汁儿的摊子,卖焦圈儿、马蹄烧饼,水疙瘩丝切得细得像头发。
    将土豆用清水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榨汁器中榨成汁,将土豆汁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内,再倒入牛奶和面粉,搅拌成糊状,土豆美白面膜便制作完成了。
    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还有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等。
    但是,无论面茶还是豆汁,都让我体验到了吃北京小吃的乐趣。
    焦圈、豆汁、小咸菜、包子,对于向来没有吃早餐习惯的刘星来说,已经是相当的丰盛了。
    找了家小吃店,要了碗豆汁,就着焦圈、咸菜丝,一顿充满老北京风味的早点吃得他浑身舒服得汗毛眼都张开了。
    甜蒜豆汁儿麻豆腐,糖麻花、米麻花,芝麻酱烧饼加焦圈儿。
    刚穿好衣服,热气腾腾的豆汁儿便摆上了桌儿,虽没有焦圈,但就着排叉儿别有一番风味。
    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刚离开家乡那些年,下海南上北京,被东山羊、文昌鸡、豆汁、烤鸭、麻豆腐洗礼了味蕾。
    北京人管以低等废纸、烂纸为原料的,颜色像豆汁儿,豆青色带点黢黑的粗纸叫豆儿纸。
    忍不住舔了下舌头,可惜这个时代没有植物油啊,否则豆汁焦圈儿的快乐生活今天估计就能实现了,白栋感觉很遗憾,不觉摇了摇头。
    老板,一碗豆汁儿,十个焦圈儿,再来一屉猪肉大葱包子,还有一大碗炒肝儿!
    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塘虱都尝尝。
    刘星听见后点了点头,对方说的没错,豆汁是北京传统的小吃,微酸泛甜,有宽胸理气、去暑助消化的功能,很多老北京把喝豆汁已经当成了一种享受。
    不知是我们家的豆汁救了莫姜,还是刘成贵的豆汁救了我们。想起了莫姜的话:过日子,能说谁养活谁呀?叶广芩。

    汉字详情

    dòu [dou]
    部首: 704
    笔画: 7
    五笔: GKU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T
    四角: 101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3)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5) 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9) 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11) 姓

    英文翻译

    beans, peas; bean-shaped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da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eu5 [客英字典] teu5 [海陆丰腔] teu6 [宝安腔] tiu3 [沙头角腔] teu5 [东莞腔] teu3 [梅县腔] teu5 [陆丰腔] teu6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田候去聲開口一等duh/dowdʰuk
    zhī [zhi]
    部首: 331
    笔画: 5
    五笔: IFH
    五行:
    仓颉: EJ
    四角: 34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十声。本义:含有某种物质的液体)

    (2) 同本义

    汁,液也。——《说文》

    拾瀋。——《左传·哀公三年》。释文:“北土呼汁为瀋。”

    函牛之鼎以亨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后汉书·边让传》

    (3) 又如:汁子(汁液;汤汁);汁滓(汁液与渣滓);汁献(求神用香酒);墨汁;豆汁;胆汁;茄汁;酸橙汁

    (4) 雨夹雪

    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礼记·月令》。注:“雨汁者,水雪杂下也。”

    英文翻译

    juice, liquor, fluid, sap, gravy, sau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p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b5 [沙头角腔] zip7 [客英字典] chip7 [台湾四县腔] tsiip7 [东莞腔] zip7 [海陆丰腔] chip7 [梅县腔] zhip7 [陆丰腔] chip7 [宝安腔] z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tɕĭĕpcjip/tjip

    豆汁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