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卡

xī kǎ [xi ka]

词语释义

藏语。意为庄园。旧时西藏三大领主经营领地的组织形式。有三种:雄溪 官家庄园 ﹑却溪 寺院庄园 ﹑该溪 贵族庄园 。溪卡有由领主派驻的管家﹑监工,设有刑具和牢房,监督领种份地的农奴从事无偿劳役。一般溪卡相当于宗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组织。少数溪卡 雄溪 直属旧西藏地方政府,相当于宗一级的行政组织。

谿卡的网络释义

谿卡

  • 谿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庄园”。西藏三大领主经营领地、统治剥削农奴和奴隶的主要组织形式。分为三种: 属西藏地方政府的庄园称为雄谿,属于贵族农奴主的称革谿,属于喇嘛寺院农奴主的称却谿 (亦译作曲谿)。元朝统一西藏以后,最先在西藏南部山区设立了谿卡。领主在其所辖领地内分别设立谿卡,一般统辖一个或数个由所属农奴居住的自然村落,在谿卡中心区域是高大坚固的庄园主住宅 (称谿康),内设农奴主和其奴仆的住室、仓库、宗教用的经堂、厨房、酒窖、牲畜棚等,附近设有花园 (称林卡)、水磨和各种手工业作坊。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705
    笔画: 17
    五笔: EXDK
    五行:
    仓颉: BKCOR
    四角: 2886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奚声。本义:山沟,山谷) 同本义

    谿,谷也。——《广雅》

    若高山之与深谿。——《吕氏春秋·察微》。注:“无水曰谿。”

    川曰谿。李注:“出于山入于川为谿也。”——《尔雅·释水·水注》

    涧谿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毛注:“谿亦涧也。”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其山时露骨峥峥,然犹见谿流也。——《徐霞客游记》

    (2) 又如:谿谷;谿壑

    英文翻译

    valley, gorge; mountain stream

    方言集汇

    ◎ 粤语:kai1 kai4
    ◎ 客家话:[梅县腔] hai1 ke.1 hi2 [海陆丰腔] hai1 kie1 hi2 [客英字典] kai1 hai1 ke1 [台湾四县腔] hai1 kie1 hi2 [宝安腔] kai1 [陆丰腔] hai1 [客语拼音字汇] h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谿苦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kʰieikhe/qei
    qiǎ,kǎ [qia,ka]
    部首: 101
    笔画: 5
    五笔: HH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MY
    四角: 212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适用于写或印刷的小纸片 。如:通行卡;记分卡

    (2) 卡路里的简称

    (3) 卡车的省称 。如:十轮卡

    (4) 译音用字。如:卡宾枪;卡介苗;卡车;卡片;卡通

    象词

    (1) 象声词 。如:机器卡卡响

    (2) 另见 qiǎ

    qiǎ

    名词

    设在边境或道路上的检查车辆和旅行者的检查站;边境收关税的岗哨 。如:关卡;卡房(在交通要道或险隘路口设置的检查所);卡口(有防守和检查设施的出入口);卡伦(卡路。清代在东北、西北等边疆设的关卡);卡座(清代设在边防要地的岗哨)

    动词

    (1) 夹住或被夹住,不能活动 。如: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卡鐄(刀剑的鞘口都有鐄,刀剑入鞘,就在护手处卡住)

    (2) 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 。如:卡脖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ard, punch card; calorie

    方言集汇

    ◎ 粤语:kaa1 kaa2 ka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a2 ka3 ka5 cap8 [台湾四县腔] ka2 ka3 ka5 cap8 [梅县腔] ka2 [宝安腔] ka5 ka1 [客英字典] ka2 cap7 [客语拼音字汇] ka1 ka2 [陆丰腔] ka6
    ◎ 潮州话:zah8 (tsâh) ka2 (khá)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