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语

zhān yǔ [zhan yu]
繁体 譫語
注音 ㄓㄢ ㄩˇ

词语释义

谵语 zhānyǔ

(1) 病中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delirium; delirious speech; wild talk

引证解释

⒈ 病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女病,譫语曰:‘且急遣龚慎仪归国,不然,我即死。’”
茅盾《一个女性》七:“病中高热时的谵语只是一句话:‘我们搬了家呀,离开这粪窖!’”

⒉ 泛指胡言乱语。参见“譫妄”。

聂绀弩《论裴哀将不可想象》:“这是一些被悲哀打昏了头的谵语。”

谵语的国语词典

病中神智不清时的胡言乱语。

谵语的网络释义

谵语 (汉语词汇)

  • 谵语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是zhān yǔ
  • 释义:是指病中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 谵语造句

    大埔高热,剧烈头痛,口喝,谵语,昏迷不省人事,淋巴腺肿大化脓,数小时数天即死。
    温病至极之高热,神昏谵语,出汗过多,口乾口渴,失眠,遗精,高血压。
    我这方子,吃两剂,惜文姑娘的谵语发狂就能消了。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急性热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热毒斑疹。
    父亲如何今日方回?桂迁知谵语,急叫大娘苏醒,我在此。
    她虽然发狂谵语,不能清晰表达,心里却一片清明。
    温热之邪道传心包,心神被扰,则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心开窍于舌,心神被扰则舌蹇;热盛于内,阳气郁遏,不达四肢则肢厥;热盛波及营分,则舌红或降。
    她全身发烫,神志模糊起来,并开始颠三倒四地谵语,陷入了半昏迷状态。
    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
    胡言谵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把打草的镰刀和一条冰凉的蛇。

    汉字详情

    zhān [zhan]
    部首: 226
    笔画: 15
    五笔: YQDY
    五行:
    仓颉: IVNCR
    四角: 37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多言

    耄喜谵谆语,衰常踸踔行。——宋· 陆游《霜晴》

    (2) 又如:谵谆(叨唠)

    (3) 说胡话,特指病中说胡话

    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

    (4) 又如:谵言(病中的胡言乱语)

    英文翻译

    talkative; incoherent talk

    方言集汇

    ◎ 粤语:zim1

    宋本广韵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