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幕

xiè mù [ xie mu]
繁体 謝幕
注音 ㄒ一ㄝˋ ㄇㄨˋ

词语释义

谢幕 xièmù

(1) 演出结束后,演员在台前向观众敬礼,表示谢意

answer a curtain call

词语解释

  1. 演出闭幕后,观众鼓掌,演员站在台前向观众敬礼,答谢他们的盛意。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晚会演完谢幕时,所有的演员都站到台前,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鲜明漂亮,好看极了。”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在大家深深的感动中, 徐芳 谢幕数次。”

  2. 泛指答谢观众的敬意。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汉堡港的变奏>》:“而引起如此轰动的‘汉川号’船长 贝汉廷 不但没有频频谢幕,反而连面也没露,而是满头大汗地躲在船舱里和政委、大副们一起商量怎样婉谢一定要上船拍照的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

引证解释

⒈ 演出闭幕后,观众鼓掌,演员站在台前向观众敬礼,答谢他们的盛意。

杨朔《滇池边上的报春花》:“晚会演完谢幕时,所有的演员都站到台前,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鲜明漂亮,好看极了。”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三章:“在大家深深的感动中, 徐芳谢幕数次。”

⒉ 泛指答谢观众的敬意。

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汉堡港的变奏>》:“而引起如此轰动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不但没有频频谢幕,反而连面也没露,而是满头大汗地躲在船舱里和政委、大副们一起商量怎样婉谢一定要上船拍照的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

谢幕的国语词典

戏剧终场时,演员走到幕前向观众行礼致谢。

如:「观众掌声如雷,演员频频出来谢幕。」

谢幕的网络释义

谢幕 (词语概念)

  • 谢幕是指演出结束后观众鼓掌时,演员站在台上向观众弯腰敬礼答谢观众的盛意,或是拉下台上的布帘子。
  • 谢幕造句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走上台前谢幕。
    中国网通以宽带隆重谢幕。
    虽不至于三月不知肉味,可常是谢幕半天才想起鼓掌。
    只有拼尽全力了,那么在繁华谢幕后,我才有资格轻轻说一声我真的没有遗憾了。
    在酷热的盛夏,伴着桑拿天的蒸煮,拼尽全力的延边队小伙子们瘫倒在草坪上,这是本赛季他们最沮丧的一次谢幕。
    夏日来临,送你雪糕之大礼:先送“随便”来铺垫,再送你“绿色心情”来作伴,接着“巧乐滋”来演绎甜蜜,又一根“哈根达斯”来完美谢幕。凉到了吗?
    多少风华故事都在谢幕中老去,就算被岁月没收了青春我们还有老去的资格。
    舞台上,他挥舞银棒,未及转身谢幕,他已被满场观众的掌声感动得热泪盈眶。
    是登高一呼、聚众而起,挽狂澜于既倒;还是混迹十丈红尘,携佳人于江南的断鸿声里、落日楼头,倚栏目睹这历史上最后一个汉王朝惨烈地谢幕?
    很多时候,赖声川的形象都是从舞台的侧台出现,然后短暂地谢幕,他的生活如何对于很多人而言都近乎是谜。
    冬天来了,花儿谢了,树叶落了,但祝福你的心不变,愿你生活的影院里快乐欣然入座,幸福翩然上演,吉祥把美丽的情节贯穿,如意把甜蜜的主题曲歌唱,轻松自在的状态永不谢幕。
    我想我是你的女人,心甘情愿做你爱情的替身,你谢幕转身我会捡起剧本,重新活一遍你给我的伤痕。
    阳光就这样飞舞着,满世界都是,一切都是暖暖的,一切都在慢慢地变着,很多的故事在上演,也有很多在谢幕。
    当年易俗社的经典剧目《软玉屏》和《翰墨缘》就因为老艺人的离去而断档,现在《游龟山》和《三滴血》就有可能因为冯有安的退休而谢幕。
    人生里,多少浓墨重彩的参与,然后,惊心动魄地谢幕。天下归元。
    人生是荒芜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生活就像戏剧,生命就像舞台,每个日子都是一幕活剧,不到谢幕,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精彩。祝天天上演快乐精彩。
    皇帝吐出一口鲜血,瞪大着双眼,溘然长逝,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七重唱来了,大风席卷着大雨来了,风云际会的转折高潮即将到来……在谢幕的时候,编剧邹静之听见了如雷鸣般的掌声,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最美的一刻便是晚霞快要消失的样子,就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天的西边,作最后的谢幕!
    以民兵甲的身份出场,以杀破狼的身手谢幕!妖舟。

    汉字详情

    xiè [xie]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TM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HHI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 同本义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 苏轼《盖公堂记》

    (5)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 辞去官职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 王维《送张五归山》

    (7)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 告辞;告别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 告诉,告诫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辞相问候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 感谢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3)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 逝去

    诏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 酬谢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 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 衰败,衰落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 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逊让;不如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 避免,避开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2)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英文翻译

    thank; decl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e6

    宋本广韵

    [mu]
    部首: 318
    笔画: 13
    五笔: AJ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AK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2) 同本义

    幕,帷在上曰幕。——《说文》

    舞于鲁君之幕下。——《谷梁传·定公十年》

    楚幕有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举袂成幕。(袂:mèi:袖子)——《战国策·齐策一》

    (3) 又如:幕幕(覆布周密的样子);幕燕(筑巢于幕上的燕子);幕下(帐幕之下;幕府中)

    (4) 帐幕;篷帐

    风动将军幕。——杜甫《西山》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杜甫《后出塞》

    (5) 又如:幕庭(营帐前的空地);幕帷(帐幕);幕席(帐幕和座席;幕宾的职位);幕竿(张帐幕用的长竿)

    (6) 垂挂的帘幕

    文窗绣户盘绮幕。——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三》

    (7) 又指舞台上的幕布。如:大幕;边幕;幕屋(用帷幕临时围成的房屋)

    (8) 移动的微粒等形成的遮蔽 。如:烟幕;弹幕

    (9) 戏剧或歌剧中按剧情划分的段落之一 。如:三幕六场

    (10) “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 。如:幕下(幕府中);幕位(办公处所);幕职(幕府中的职位)

    (11) 幕府聘用的僚属 。如:幕士(幕客);幕吏(泛指属吏);幕官(幕僚);幕胥(泛指掌文书的官员);幕游(离乡当幕友)

    (12) 一段情景 。如:生活的一幕

    (13) 团体正式的或准备性质的会议 。如:开幕;闭幕

    (14) 假借为“漠”。沙漠

    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比年遣大将军卫青、 霍去病攻 祁连绝大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15) 姓

    动词

    覆盖

    雪幕其顶。——《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英文翻译

    curtain, screen, tent

    方言集汇

    ◎ 粤语:mo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ok7 [海陆丰腔] mok7 [客语拼音字汇] mog5 [东莞腔] mok7 [梅县腔] mok7 [宝安腔] mok7 [沙头角腔] mok7 [台湾四县腔] mok7 [陆丰腔] mok7
    ◎ 潮州话:mo6(mŏⁿ),bhuang6(buăng) [潮州]bhuêng6(buĕng) [饶平、揭阳、潮阳]muang6(muă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慕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mɑkm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