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尘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去世。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虽谢尘缘,难返仙庭。”
引证解释
⒈ 谓去世。
引清洪昇《长生殿·情悔》:“虽谢尘缘,难返仙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 同本义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 苏轼《盖公堂记》
(5)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 辞去官职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 王维《送张五归山》
(7)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 告辞;告别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 告诉,告诫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辞相问候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 感谢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3)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 逝去
诏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 酬谢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 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 衰败,衰落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 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逊让;不如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 避免,避开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2)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器物的边沿
低下头去把嘴唇搁在杯缘。——茅盾《蚀·追求》
(2) 又如:缘石(砌筑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长条形石块或混凝土块,用以保护人行道并使车行道的路边水流通畅);缘海(边缘海;沿海,接海);缘边(沿边。指边境)
(3) 原故,理由
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 沈约《宋书》
(4) 因缘;缘分
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言谈大自缘。
画与书法为缘。——蔡元培《图画》
(6) 又
画与建筑雕刻为缘。
(7) 又如:缘悭(无缘分);缘业(姻缘);缘会(缘分);缘契(缘分);缘便(机缘便利);缘悭一面(无缘相见);缘悭分浅(缺少缘分)
(1) 因为;由于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缘土气有早晚。——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缘何(因何,为何);缘坐(因牵连而获罪。同连坐);缘底(因何;为什么)
动词
(1) 向上爬,攀援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缘竿(杂技的一种。即爬竿的特技);缘木(爬树);缘心(攀援事物之心);缘竿(杂技中的爬竿节目);缘跻(攀登)
(3) 牵连
百姓有罪,皆案之以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隋书·刑法志》
(4) 又如:缘坐(连坐。因牵连而获罪);缘累(牵累)
(5) 沿着;顺着
缘之以方城。——《荀子·议兵》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南畮,泛指农田;畮,通“亩”。)——汉· 贾谊《论积贮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 陶潜《桃花源记》
(6) 又如:缘头上脸(借故寻事);缘例(沿袭惯例);缘情体物(顺导性情,描摹物状);缘手(随手;顺手);缘情(因循人情;顺乎人情);缘习(因袭)
介词
(1) 因凭借
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月而知形可也。——《荀子·正名》
(2) 又如:缘私(因公便私,假公济私);缘循(杖物而行,不能自立);缘附(攀附;依附);缘傅(缘附;依附);缘夤(夤缘。攀附上升。指拉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