谙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熟悉。
《晋书·王隐传》:“ 隐 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諳究。” 宋 苏洵 《衡论上·广士》:“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姦大豪,畏惮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諳究。” 清 薛福成 《保荐使才疏》:“至若通事之流,非不諳究语言,难免沾染洋习。”
引证解释
⒈ 熟悉。
引《晋书·王隐传》:“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諳究。”
宋苏洵《衡论上·广士》:“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姦大豪,畏惮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諳究。”
清薛福成《保荐使才疏》:“至若通事之流,非不諳究语言,难免沾染洋习。”
谙究的网络释义
谙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音声。本义:熟悉)
(2) 同本义
谙,悉也。——《说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晋书·刁协传》
故谙事识体者,善权轻重。——《晋书·刑法志》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淅嫁娘》。
(3) 又如:谙悉(熟知);谙练(熟知,有经验)
(4) 熟记
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后汉书·虞延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九声。本义:穷;尽) 同本义
究,穷也。——《说文》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必须天道,周旋无究。——《国语》
(2) 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比喻做事有始有终);究年(终年);究归(终归)
动词
(1) 谋划;研究;探求
究,谋也。——《尔雅》
不舒究之。——《诗·小雅·小弁》
爰究爰度。——《诗·大雅·皇矣》
莫可究详。——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究讨(研究探讨);究理(推求事物的原理);究心(费力;用心钻研);究味(研究体会);究明(研究清楚);究索(研究探索)
(3) 系统调查或追查
是究是图。——《诗·小雅·棠棣》
不究其旧。——唐· 韩愈《原毁》
究其旧。
士之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孝经·援神契》
究主使者。——《明史》
(4) 又如:究讯(追查审问);究治(追究处治);究审(追究审问);究切(追究责备);究处(追究处分);究询(追究询问);究寻(追查)
(5) 达,贯彻
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韩非子》
副词
毕竟,到底
其究安宅。——《诗·小雅·鸿雁》
独见环儿仍是先前,究不甚钟爱。——《红楼梦》
寒家在此虽住了三代,究系寄居,亲友甚少。——《镜花缘》
百姓究何辜。——《广东军务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5 kiu5 [东莞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梅县腔] giu5 [海陆丰腔] giu5 kiu6 [陆丰腔] giu5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救 | 居祐 | 見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kiuh/kiow | k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