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

xié yīn [ xie yin]
繁体 諧音
注音 ㄒ一ㄝˊ 一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谐音 xiéyīn

(1) 一串泛音或高分音中的一个;尤指振频为基音振率整倍数的一个音

harmonic;homophonic

词语解释

  1. 谐协音律。

    宋 宋庠 《送上元勾簿吴昌卿》诗:“逢吉旦兼暮,谐音塤且箎。”

  2. 谐和的声音。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彰彩谐音,率由世巧。”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

  3. 字词的声韵相同或相近。

    茅盾 《手的故事》二:“人家也觉得‘八顺’大概是小名,而‘不忍’则是谐音。” 冰心 《寄小读者》七:“LakeWaban,谐音会意,我便唤她做‘慰冰’。” 秦牧 《长街灯语·北京春节》:“桔子、红枣之类的食物是用它的谐音来求个吉利的。”

  4. 声学名词。发音体的振动一般都是复合振动。如除频率为f的振动外,同时还有频率为f整数倍如2f,3f等的振动。则每一个这种振动产生一个音,称“谐”音。

引证解释

⒈ 谐协音律。

宋宋庠《送上元勾簿吴昌卿》诗:“逢吉旦兼暮,谐音塤且箎。”

⒉ 谐和的声音。

刘师培《<骈文读本>序》:“彰彩谐音,率由世巧。”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

⒊ 字词的声韵相同或相近。

茅盾《手的故事》二:“人家也觉得‘八顺’大概是小名,而‘不忍’则是谐音。”
冰心《寄小读者》七:“LakeWaban,谐音会意,我便唤她做‘慰冰’。”
秦牧《长街灯语·北京春节》:“桔子、红枣之类的食物是用它的谐音来求个吉利的。”

⒋ 声学名词。发音体的振动一般都是复合振动。如除频率为f的振动外,同时还有频率为f整数倍如2f,3f等的振动。则每一个这种振动产生一个音,称“谐”音。

谐音的国语词典

在成组的音中,最低音为基音,即第一谐音。其余频率为基音整数倍者,类推为第二、三谐音。也作「陪音」、「泛音」。

谐音的网络释义

谐音

  • 谐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yīn,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 谐音造句

    虽然以俗谚口碑出之,却有妙语连珠的谐音、双关在。
    “岁”与“祟”谐音,所以也有辞旧迎新之际踩掉、踩烂邪魔外祟的意思。
    武则天忌谐音改“玺”为“宝”传国玉玺历尽沧桑。
    “礼”与“理”谐音,取“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
    “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
    同音词造成的谐音与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等息息相关,这是人们无法回避的民族语言的特殊现象。
    欧洲政坛素来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不和谐音;本周,德国的决策者们亦就欧元问题发出了混淆的信号。
    金桔谐音“今吉”,象征吉祥如意,桃花因“红桃”谐音“鸿图”,寓意大展鸿图、花开富贵,春节买一盆金桔、一棵桃花树置于家中是广州人民的传统习俗。
    大家还记得“流得滑”修改液、“泄停封”止泻药吧?很早就有人知道,用明星的姓名或姓名谐音注册商标,是个不错的主意。
    此外,还要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因为丸与元谐音。
    至于“连续发出驴叫声”,则提示把谜底联起来读后和“驴”字的发音一样,也用到了谐音复扣法。
    通过我的眼睛,来观看你自己的创造物,站在我的耳门上,来静听你自己的永恒的谐音,我的诗人,这是你的快乐吗?
    因沪语中“对”与“堆”谐音,两条一双讲作“成对”,“一对鲤鱼”就借喻“元宝成堆”。
    阳光送出祝福,秋风吹来快乐,一首和谐音乐,奏出美妙曲调,友情轻轻问候,关怀体贴传到。愿凉爽的秋风吹掉你所有的烦恼,带给你一周的好运,周末快乐。
    但格律诗的作者们由于审美惯性的作用,明知平水韵已不谐音律,仍通用不已;让他们用新韵,是困难的。
    春醉神州千般景,花香德雅沁吾心;秋收万粿始于勤,月朗风清奏谐音;夜以继日修省身,文化传递古至今;明扬礼仪躬于行,情满中华倡诚信!
    在这般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寻一方书院,捧一本古书,伴随着钟磬谐音,管弦叠奏,书声琅琅,穆然而见礼乐承平景象。
    有时反面谐音会储蓄积累的能量,令乐曲不能不断,这时们或举枪自戕或投河自尽。
    虽然相对来说音量不大,但“交叉调制失真”增加的却是刺耳的不和谐音符。
    “教”谐音“叫”,外号:叫快乐、叫开心、叫顺利、叫健康。“师”谐音“是”,学名:是收获、是喜悦、是幸福、是永远。教师节,祝您心想事成。

    汉字详情

    xié [xie]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XX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PPA
    四角: 3276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2)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谐,和也。——《尔雅》

    克谐以孝。——《书·尧典》

    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周礼·调人》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夫妻谐老。——《初刻拍案惊奇》

    (3) 又如: 谐当(妥当);谐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谐调(和谐);谐奏(和协地演奏);谐律(谐合于音律)

    (4) 言语或行为有趣而引人发笑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汉书·东方朔传》

    心亲不复异新旧,使脱巾屦相谐嬉。——宋· 王安石《和刘贡甫燕集之作》

    醉中共笑语,往往杂谐谚。——明· 高启《赠杨荥阳》

    (5) 又如:谐易(诙谐平易);谐辞(戏谑之辞);谐谚(诙谐谚语);谐画(富于谐趣的话)

    动词

    (1) 办妥,办成功

    恐事不谐,反遭其害。——《三国演义》

    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宋史》

    (2) 又如:谐当(妥当)

    (3) 商定

    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后汉书》

    (4) 又如:谐价(议价成交)

    英文翻译

    harmonize, agree; joke, jes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