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臣

xié chén [ xie chen]
繁体 諧臣
注音 ㄒ一ㄝˊ ㄔㄣˊ

词语释义

指乐工。

词语解释

  1. 指乐工。

    《新唐书·元结传》:“谐臣顐官,怡愉天颜。”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公书<孝经>册》:“如此,则素相素臣,皆无復七世观德之事,谐臣媚子,久据有明德啟免之长矣。”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品术·乐工》:“谐臣,諢官。《唐书》:乐工曰谐臣、諢官。”

引证解释

⒈ 指乐工。

《新唐书·元结传》:“谐臣顐官,怡愉天颜。”
清叶名沣《桥西杂记·黄忠端公书<孝经>册》:“如此,则素相素臣,皆无復七世观德之事,谐臣媚子,久据有明德啟免之长矣。”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品术·乐工》:“谐臣,諢官。 《唐书》:乐工曰谐臣、諢官。”

谐臣的国语词典

宫中取悦君主的弄臣。

谐臣的网络释义

谐臣

  • 谐臣是汉语词语,解释为乐工
  • 汉字详情

    xié [xie]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XX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PPA
    四角: 3276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2)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谐,和也。——《尔雅》

    克谐以孝。——《书·尧典》

    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周礼·调人》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夫妻谐老。——《初刻拍案惊奇》

    (3) 又如: 谐当(妥当);谐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谐调(和谐);谐奏(和协地演奏);谐律(谐合于音律)

    (4) 言语或行为有趣而引人发笑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汉书·东方朔传》

    心亲不复异新旧,使脱巾屦相谐嬉。——宋· 王安石《和刘贡甫燕集之作》

    醉中共笑语,往往杂谐谚。——明· 高启《赠杨荥阳》

    (5) 又如:谐易(诙谐平易);谐辞(戏谑之辞);谐谚(诙谐谚语);谐画(富于谐趣的话)

    动词

    (1) 办妥,办成功

    恐事不谐,反遭其害。——《三国演义》

    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宋史》

    (2) 又如:谐当(妥当)

    (3) 商定

    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后汉书》

    (4) 又如:谐价(议价成交)

    英文翻译

    harmonize, agree; joke, jes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chén [chen]
    部首: 602
    笔画: 6
    五笔: AH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LSL
    四角: 71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动词

    (1) 役使 。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英文翻译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n4
    ◎ 客家话:[东莞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tsiin2 [宝安腔] cin2 [海陆丰腔] shin2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sh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shin2 chin2 [陆丰腔] shin3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s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植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ʑĭĕnz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