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谐鬯 ”。和谐流畅。鬯,通“ 畅 ”。
《南史·褚彦回传》:“ 彦回 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明 高启 《匡山樵歌引》:“其词语精鍊,音调谐畅。”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鬱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鬯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谐鬯”。和谐流畅。鬯,通“畅”。
引《南史·褚彦回传》:“彦回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明高启《匡山樵歌引》:“其词语精鍊,音调谐畅。”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鬱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鬯矣。”
谐畅的网络释义
谐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2)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谐,和也。——《尔雅》
克谐以孝。——《书·尧典》
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周礼·调人》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夫妻谐老。——《初刻拍案惊奇》
(3) 又如: 谐当(妥当);谐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谐调(和谐);谐奏(和协地演奏);谐律(谐合于音律)
(4) 言语或行为有趣而引人发笑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汉书·东方朔传》
心亲不复异新旧,使脱巾屦相谐嬉。——宋· 王安石《和刘贡甫燕集之作》
醉中共笑语,往往杂谐谚。——明· 高启《赠杨荥阳》
(5) 又如:谐易(诙谐平易);谐辞(戏谑之辞);谐谚(诙谐谚语);谐画(富于谐趣的话)
动词
(1) 办妥,办成功
恐事不谐,反遭其害。——《三国演义》
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宋史》
(2) 又如:谐当(妥当)
(3) 商定
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后汉书》
(4) 又如:谐价(议价成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申,昜(
)声。本义:畅通,无阻碍)(2) 同本义
登台四望,三面皆畅。——《韩非子·说林上》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易·坤》
(3) 又如:通畅(运行无阻);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4) 舒畅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庄子·则阳》
感条畅之气。——《礼记·乐记》
美声畅于虞氏。——《文选·张衡·西京赋》
(5) 又如:宽畅(心里舒畅);酣畅(畅快)
(6) 茂盛
草木畅茂。——《孟子·滕文公上》
(7) 流畅,言辞敏捷、自在而流利 。如:畅利(流利);明畅(明白流畅)
副词
(1) 正;极;甚
青衫忒离俗,栽得畅可体。——《董西厢》
(2) 又如:畅好(畅好是,畅好道。真是,真正;正好,甚好)
(3) 尽情;痛快 。如:畅抒(尽情地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