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俳

xié pái [ xie pai]
繁体 諧俳
注音 ㄒ一ㄝˊ ㄆㄞˊ

词语释义

诙谐戏谑。

词语解释

  1. 诙谐戏谑。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元祐 间,伶人 丁线见 教坊长,以谐俳称。”

引证解释

⒈ 诙谐戏谑。

宋范公偁《过庭录》:“元祐间,伶人丁线见教坊长,以谐俳称。”

谐俳的网络释义

谐俳

  • 谐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é pái ,意思是诙谐戏谑。
  • 汉字详情

    xié [xie]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XX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PPA
    四角: 3276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2)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谐,和也。——《尔雅》

    克谐以孝。——《书·尧典》

    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周礼·调人》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夫妻谐老。——《初刻拍案惊奇》

    (3) 又如: 谐当(妥当);谐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谐调(和谐);谐奏(和协地演奏);谐律(谐合于音律)

    (4) 言语或行为有趣而引人发笑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汉书·东方朔传》

    心亲不复异新旧,使脱巾屦相谐嬉。——宋· 王安石《和刘贡甫燕集之作》

    醉中共笑语,往往杂谐谚。——明· 高启《赠杨荥阳》

    (5) 又如:谐易(诙谐平易);谐辞(戏谑之辞);谐谚(诙谐谚语);谐画(富于谐趣的话)

    动词

    (1) 办妥,办成功

    恐事不谐,反遭其害。——《三国演义》

    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宋史》

    (2) 又如:谐当(妥当)

    (3) 商定

    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后汉书》

    (4) 又如:谐价(议价成交)

    英文翻译

    harmonize, agree; joke, jes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pái [pa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DJD
    五行:
    仓颉: OLMY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非声。本义:杂戏,滑稽剧)

    (2) 同本义

    俳,戏也。…亦曰优,曰倡。——《说文》

    俳,优乐也。——《三苍》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史记·李斯列传》

    (3) 又如:俳舞(杂戏歌舞)

    (4) 伶人。指以舞乐杂戏为业的人

    击鼓歌咏作俳倡。——《汉书·霍光传》

    谐笑类俳倡。——汉· 班固《汉书·枚乘传》

    (5) 又如:俳倡(俳优,伶人);俳长(俳优的头目);俳子(俳优之子);俳儿(俳优。亦指俳优之子)

    (6) 对偶,骈俪 。如:俳偶(对偶骈丽);俳语(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俳丽(对偶骈丽)

    形容词

    (1) 诙谐

    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爱押之。——《北史·李文博传》

    (2) 又如:俳笑(戏笑);俳谑(戏言。俗称开玩笑);俳体(又称俳谐体。形式上出奇弄巧,或涉于游戏讥笑);俳说(戏笑嘲谑的言辞)

    动词

    安排。用同“排”

    后日我家俳酒馔。——《敦煌变文集》

    英文翻译

    actor; vaudeville show; insincer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i4
    ◎ 客家话:[梅县腔] pai2 [陆丰腔] pai3 [客英字典] pai2 [宝安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海陆丰腔] pai2 fui1 [台湾四县腔] pai2 fui1
    ◎ 潮州话:波埃5(排)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步皆皆開平聲開口二等bʰɐibrai/baei

    谐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