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夫

móu fū [ mou fu]
繁体 謀夫
注音 ㄇㄡˊ ㄈㄨ

词语释义

计谋之士。

词语解释

  1. 计谋之士。

    《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谋夫回遑,猛士疑虑,遂徙 西河 四郡之人,杂寓 关 右之县。”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自谋夫説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引证解释

⒈ 计谋之士。

《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谋夫回遑,猛士疑虑,遂徙西河四郡之人,杂寓关右之县。”
宋苏轼《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自谋夫説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鲁迅《集外集拾遗·无题》:“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谋夫的网络释义

谋夫

  • 谋夫,汉语词汇。
  • 拼音:móu fū
  • 释义:计谋之士。
  • 汉字详情

    móu [mou]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AFS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TMD
    四角: 34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2)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虑难曰谋。——《说文》

    聪作谋。——《书·洪范》

    咨难为谋。——《左传·襄公四年》

    谁适与谋。——《诗·小雅·苍伯》

    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春秋·说题辞》

    心思为谋。——《论衡·超奇》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列子·汤问》

    谋诸漆工。——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谋谟殚神(筹谋划策,竭尽全力);不谋而合;合谋(共同策划);谋及庶人(与百姓共商国事);思谋(方言。思索;考虑);谋始(于开始时慎重考虑);谋章(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

    (4) 计议;商议

    谋,议也。——《广雅》

    聚室而谋。——《列子·汤问》

    (5) 又如:谋迹(议其行事);谋阙(商议补救缺失);谋合(合伙同谋)

    (6) 图谋;营求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亦宜自谋。——诸葛亮《出师表》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谋论(谋划揣摩);谋断(谋划决断);谋为不轨(图谋不轨);谋首(主谋者);谋犹(计谋。也作谋猷);谋干(谋求;钻营);谋虚逐妄(谋求追逐虚幻不实的东西);谋道(探求事理和道义等)

    (8) 咨询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诗·小雅》

    咨事为谋。——《国语·鲁语》

    (9) 又如:谋筮(问卜);谋询(咨询);谋龟(问卜)

    名词

    (1) 策略,计谋

    辩说属辞,饰非诈谋。——《韩非子·存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无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注:“小臣之谋也。”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谋不逮下(谋略不及下等水平);谋定后动(计划稳妥之后再采取行动);计谋(战争中欺蒙并智胜敌人的策略);足智多谋;有勇无谋

    (3) 通“媒”。媒介

    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管子》

    英文翻译

    plan, scheme; strategem

    方言集汇

    ◎ 粤语:mau4

    宋本广韵

    fū,fú [fu]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F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O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词

    (1) 通“复”。再,又一次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代词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词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英文翻译

    man, male adult, husband;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f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fu2 [海陆丰腔] fu1 b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陆丰腔] fu1 fu3 [台湾四县腔] fu1 b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

    谋夫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