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治

tiáo zhì [tiao zhi]
繁体 調治
注音 ㄊ一ㄠˊ ㄓ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调养治疗。 整治修理。 烹调。

词语解释

  1. 调养治疗。

    宋 李纲 《与程给事书》:“某已次 临江 ,适苦疟疾,少留数日调治。”《水浒传》第一○二回:“赁箇僻静所在,调治十餘日。棒疮稍愈,公人催促上路。”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假若这位大夫光会敲钱,而不认真去调治病人,他会毫不留情的给他几个有力的嘴巴的。”

  2. 整治修理。

    《新唐书·赵珝传》:“库有巨弩,机牙坏,不能张, 珝 以意调治,激矢至五百步,人马皆洞,贼畏不敢逼。”

  3. 烹调。

    清 朱之瑜 《答野节书》之二:“得一美饌,手自调治,特遗亲信使臣賷赐。”

引证解释

⒈ 调养治疗。

宋李纲《与程给事书》:“某已次临江,适苦疟疾,少留数日调治。”
《水浒传》第一〇二回:“赁箇僻静所在,调治十餘日。棒疮稍愈,公人催促上路。”
老舍《四世同堂》二一:“假若这位大夫光会敲钱,而不认真去调治病人,他会毫不留情的给他几个有力的嘴巴的。”

⒉ 整治修理。

《新唐书·赵珝传》:“库有巨弩,机牙坏,不能张, 珝以意调治,激矢至五百步,人马皆洞,贼畏不敢逼。”

⒊ 烹调。

清朱之瑜《答野节书》之二:“得一美饌,手自调治,特遗亲信使臣賷赐。”

调治的国语词典

医疗、医治。

调治的网络释义

调治

  • 调治,指调养治疗。
  • 调治造句

    强调治疗上需慎重处理,并应定期随访观察病人。
    通过论述卫气营血的密切关系,来论证桂枝芍药能调和营卫亦即能调治气血,平秘阴阳。
    宋、元、明、清时期,统治者都是在天下大乱,群雄纷争中夺取天下,都认为身处乱世,强调治乱世用重典。
    结论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疗效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是调治高脂血症的理想方法。
    亦有先天不足,后失所养,形瘦体小,肾气亏损,失于调治喂养,致脾肾二虚津气消亡,阴阳失衡,气血俱亏致疳干。
    假如又有朋友翻脸不认人了,戈尔斯坦也自会对心灵上的创伤加以调治。
    又名菠棱菜、赤根菜,甘凉而滑,有下气调中、润肠通便之作用,对慢性便秘者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和日节律,人需要随节气的变化进行调治,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贫士患腹泻,请医调治,谓医曰“家贫不能馈药金,医好之日,奉请一醉。
    其时,朱采也患病请假,进省调治,旋因法艇闯入榆林港,形势危急,立即销假渡海,重返岗位。
    将净利润调治为谋划勾当的现金流量。
    关于对安徽省立医院陆智慧主任贪财害命,以月经不调治疗孕妇致人流产的投诉。
    调治背板,使漏液排出孔位于泵的最底端。
    愿化作电扇围着你转,愿化作空调治你冷暖,愿化作清雨带来日夜思念,愿化作清风送来问候不断。懂你的夏天,愿用我的一切给你一份凉爽的爱恋。
    目的探讨如何在临床上发挥和运用腧穴的双相良性调治作用。
    有病调治原则,就是脾胃病调治要及时,要因人而异采取化滞益胃法、祛湿安胃法、理气健胃法和相关脏腑调治法调治。
    可以用越鞠丸加味养血镇静安神药调治,配以心理调适,音乐、食物疗法,疗效更好。
    同时,足熏皮肤透析药补疗法、中医针石推拿调治法等中医疗法的加入使得“六维”方法环环相扣,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使截肢率显著降低。
    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多取大椎、神阙、足三里腧穴,并根据证候配以中脘、脾俞、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等实施艾灸调治。
    各项自我调治法均应长期坚持,才能有明显效果,尤其对治疗后的疗效巩固,功不可没。

    汉字详情

    tiáo,diào [tiao,diao]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MFK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BG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diào

    动词

    (1) (形声。从言,周声。( tiáo)本义:声音调和;协调)

    (2) 选拔或提拔官吏

    调故吏。——《汉书·昭帝纪》。注:“谓发选也。”

    调关东轻车锐卒。——《汉书·宣帝纪》

    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汉书》

    婿竟不调。——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调头(换地方;自主的妓女迁居);调职(公务员调换服务单位)

    (4) 征用,提取,征发

    特选横调。——《后汉书·左雄传》。注:“征也。”

    (5) 又如:调发(征发);调练(征调操练);调取(发命令取人)

    (6) 调动

    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去来征战。——《西游记》

    (7) 又如:调人;调干部;调遣;调阵子(调阵。舞台上演员扮兵将调兵布阵的样子);调补(调动填补官职空缺);调派(分派);调拨(调遣分派);调三惑四(挑拨离间)

    (8) 转动 。如:调眼色(眉目传情,用目光示意)

    (9) 计算;调查

    调立城邑。——《汉书·晁错传》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汉书》

    (10) 耍弄。通“掉”。如:调嘴(卖弄口舌。即耍嘴皮子);调慌(撒谎);调嚣虚(弄虚头,作假);调罨子(耍弄花招);调嘴弄舌(耍嘴,卖弄口舌)

    (11) 同“掉”

    杨志调过朴刀便打。——《水浒传》

    名词

    (1) 腔调,一个地区的本地人或居民的典型的言语习惯 。如:他带山东调;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分类);调符(用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2) 构成句子或词组语调成分的某种特有的音调或音调变化 。如:高调

    (3) 曲调,单个音符或乐音的节奏上的编列,音乐的旋律 。如:二黄调;四平调;调性(音乐名词);调门(中国传统剧曲的歌唱者对于音调高低的音乐名词)

    (4) 调式,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 。如:大调

    (5) 格调,人的才气风格 。

    谁爱风流高格调。——唐· 秦韬玉《贫女》

    (6) 又如:才调;雅调

    (7) 意见、主张的基本倾向。如:论调;唱高调

    tiáo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和谐;协调) 同本义

    调,和也。——《说文》

    合得周密谓之调。——《贾子道术》

    调和乐也。——《荀子·臣道》

    弓矢既调。——《诗·小雅·车攻》

    调悦者,情之道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调而应之。——《庄子·知北游》

    帝善其调达,乃敕一御妓奏笛。——《晋书·桓伊传》

    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贾思勰《齐民要术》

    (2) 又如:调元(调和大化阴阳的元气);调序(调和);调琴(调和琴弦,弹琴);调畅(调和通畅);调适(调和顺适);调调(风吹物摇动的样子);调变(调和,调理)

    动词

    (1) 调节

    调竽笙篪篁。——《礼记·月令》

    (2) 又如:调排(调整安排);调风(整顿风俗);调气(调节四时的气候);调息(调节呼吸)

    (3) 驯服;训练

    无鞭策,虽造父不能调驷马。——《盐铁论》

    (4) 调治;调养(调治保养)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5) 又如:调鼎持衡(比喻治理国家);调息(调养休息);调治(医疗;疗治)

    (6) 嘲笑

    唐僧渊目深而鼻高, 王丞相每调之。——《世说新语》

    (7) 如:调喉(取笑);调侃(用言语戏弄;嘲弄)

    (8) 搀合 。

    (9) 如:调三窝四(搬弄是非);调白(挑唆);调味

    (10) 经搅拌、摇晃混合 。

    (11) 如:调和鼎鼐(在鼎里调和食物。比喻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亦喻宰相之职);调匀;调色

    (12) 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 。

    (13) 如:调弦;调高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

    (14) 演奏

    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5) 调济

    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盐铁论》

    (16) 调戏

    李师师再与 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水浒传》

    (17) 又如:调光(勾引;调情);调引(引逗;勾引)

    (18) 掷;丢

    我看了,搬起一块大石,调打下去。——《西游记》

    (19) 耍 。

    (20) 如:调嘴调舌(耍嘴皮);调嘴(耍嘴皮子);调脾(耍脾气;顽皮)

    (21) 调弄,弹奏

    可以调素琴。——《三国志·诸葛亮传》

    名词

    (1) 烹调,调味

    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英文翻译

    transfer, move, change; tune

    方言集汇

    ◎ 粤语:diu6 tiu4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IR
    四角: 331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z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