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鞫

dú jū [ du ju]
繁体 讀鞫
注音 ㄉㄨˊ ㄐㄨ

词语释义

宣读判决书。

词语解释

  1. 宣读判决书。

    《周礼·秋官·小司寇》“读书则用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 贾公彦 疏:“鞫,谓劾囚之要辞,行刑之时,读已乃论其罪也。”

引证解释

⒈ 宣读判决书。

《周礼·秋官·小司寇》“读书则用灋” 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
贾公彦疏:“鞫,谓劾囚之要辞,行刑之时,读已乃论其罪也。”

读鞫的网络释义

读鞫

  • dú jū ㄉㄨˊ ㄐㄨ 读鞫(读鞫)。宣读判决书。《周礼·秋官·小司寇》“读书则用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
  • 汉字详情

    dú,dòu [du,do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JNK
    四角: 34784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英文翻译

    read, study; pro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

    [ju]
    部首: 901
    笔画: 18
    五笔: AFQY
    五行:
    仓颉: TJPYR
    四角: 47520

    详细解释

    动词

    审问 。如:鞫决(勘验判决讼案);鞠劾(断狱问罪);鞫讯(审问罪嫌);鞫问(审讯查问)

    形容词

    (1) 贫穷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诗·大雅》

    (2) 穷尽 。如:鞫为茂草(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名词

    (1) 水涯的末端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诗·大雅》

    (2) 姓

    晋有鞫居

    英文翻译

    interrogate, ques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宝安腔] k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gʰĭəuk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