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

duō pǔ lè xiào yìng [ duo pu le xiao ying]
注音 ㄉㄨㄛ ㄆㄨˇ ㄌㄜˋ ㄒ一ㄠˋ 一ㄥ

词语释义

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Johann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越来越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

多普勒效应的网络释义

多普勒效应

  •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比原来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比原来低。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应”。
  •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 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 多普勒效应造句

    而且,由于原子是在作无规则热运动,多普勒效应也会使频谱发生改变。
    他们很快发现,不论怎么说,要解决谱线增宽所带来的原子飘逸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最好和最根本的方法是完全消除多普勒效应所造成的原子滞留。
    突然,他们也产生了多普勒效应,当他们转身背对你时,当他们背离你前进时,你会听到一种很微弱的声音。
    但是星系团相对于背景辐射也在运动,因此散射光出于多普勒效应而被进一步扭曲。
    介绍利用一台迈克耳孙干涉仪,配上一套自制的可使反射镜缓慢移动的简易装置进行光的多普勒效应测速实验。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实现固体面内位移测量时,由于散射光的多普勒信号十分微弱,有时还出现淹没或不连续,影响位移测量精度。
    针对现有的声多普勒效应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摆动式声多普勒效应实验仪。
    如果我站在这里,你们不移动,我移动这些音叉,那么你们会听到不同,频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多普勒效应。
    基于把多普勒效应理解为波频率的坐标变换,由洛伦兹变换推导出适用于任何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
    多普勒计程仪是根据声波在水中的多普勒效应原理而制成的一种精密的测速和计算航程的仪器,它是船用导航设备的重要组成之一。
    当场石化的唐毅,唯一得到的就是史密斯医生一句掺杂着多普勒效应的临别赠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雷达技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固体目标的运动速度,或者流场速度分布。
    研究了利用运动光栅的多普勒效应进行切向位移的遥测技术。
    宇宙学的红移现象,通常区别于多普勒效应。
    在漩涡中围绕着黑洞以每秒数千公里的速度旋转的物质,其多普勒效应更为明显。
    通常情况下,因为热原子间的碰撞、原子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等原因会使谱线增宽,导致光谱的分辨率下降。
    我准备扮演多普勒效应。

    汉字详情

    duō [duo]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NI
    四角: 272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2)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4)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 。如:这个字多了一个点;多因(多应。多半,大概);多时间(很久);多管(多敢。多半);多定(多半;肯定);多分(多半;差不多)

    (5) 重。与“轻”相对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注:“犹重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6) 贤;好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注:“自贤也。”

    (7) 又如:多才(多才俊。女子昵称她所钟情的男子)

    (8) ∶ 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 。如:两个多月;三尺多宽;五年多

    (9) 程度大 。如:病人今天好多了;多样时(过了很久;好一会)

    (10) 赞许,推崇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11) 姓

    副词

    (1) 多么

    (2)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如:多钱一斤?多早(什么时候)

    (3)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如:你看人家做得多好!

    (4) 虚指某种程度

    (5) 只,仅仅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左传·定公十五年》

    (6) ∶大多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英文翻译

    much, many; more than, over

    方言集汇

    ◎ 粤语:do1
    ◎ 客家话:[梅县腔] do1 [东莞腔] do1 [客语拼音字汇] do1 [宝安腔] do1 [客英字典] do1 [陆丰腔] do1 [沙头角腔]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海陆丰腔] d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得何平聲開口一等ta
    [pu]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UO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CA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2) 同本义

    普,日无色也。——《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

    (3) 遍,普遍;全面

    普天之下。——《孟子·万章下》

    广矣普矣。——《文选·宋评论·高唐赋》

    天丽且弥,地普而深。——《汉书·扬雄传下》

    普施明法。——《史记·秦始皇本纪》

    普天一统,于是定矣。——《三国志·吴主传》

    (4) 又如:普席(全席);普及本(即普及版);普天(遍天下);普加(普遍赐与;普遍施与);普存(普遍富足);普讯(遍及;普遍);普施(普遍施与);普恩(普施的恩泽)

    (5) 广大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

    名词

    (1) 对历史上普鲁士王国的简称 。如:普法战争

    (2) 吐蕃俗称丈夫(成年男子)为普

    (3) 姓

    英文翻译

    universal, general, widesp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pou2
    ◎ 客家话:[东莞腔] pu1 [陆丰腔] pu3 [梅县腔] pu1 [沙头角腔] pu1 [客英字典] pu1 pu3 [台湾四县腔] pu1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1 [海陆丰腔] pu1 pu3 [宝安腔] p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滂古上聲開口一等phox/phuupʰu
    lè,lēi [le,lei]
    部首: 217
    笔画: 11
    五笔: AFLN
    姓名学:
    仓颉: TJKS
    四角: 44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2) 同本义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3)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4)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5)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6) 姓。

    动词

    (1)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2)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3) 雕刻 。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勒碑

    (4) 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6) 强迫;强制 。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7) 割,划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 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8) 勒索 。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9) 挑动,挑逗 。如:勒战(挑战)

    (10) 另见 lēi

    lēi

    动词

    (1)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2)又如:勒紧裤带

    (3)另见

    英文翻译

    strangle, tighten

    方言集汇

    ◎ 粤语:laak6 lak6
    ◎ 客家话:[东莞腔] lek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et8 [客英字典] let8 lit8 [宝安腔] let8 [客语拼音字汇] led5 liad6 lid6 [台湾四县腔] l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loklək
    xiào [xiao]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UQ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K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考查。考核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动词

    (1) 摹仿;师法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名词

    (1) 功效;效果;结果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英文翻译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沙头角腔] hau5 [客英字典] hau5 [海陆丰腔] hau6 hau3 [梅县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hau3 [宝安腔] hau3 [东莞腔] hau3 [陆丰腔] hau5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敎去聲開口二等ghrauh/heawɣau
    yīng,yìng [ying]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I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
    四角: 00219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英文翻译

    should, ought to,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jing3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