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曰

dú yuē [ du yue]
繁体 讀曰
注音 ㄉㄨˊ ㄩㄝ

词语释义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词语解释

  1.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礼记·曲礼上》“以箕自乡而扱之” 汉 郑玄 注:“扱读曰吸。”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礼记·曲礼上》“以箕自乡而扱之” 汉郑玄注:“扱读曰吸。”

读曰的网络释义

读曰

  • 又作“读为”,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后代沿用,主要用于传注中,意思是改读为某字。后代训诂学家在注释中单言“读”或“音”,其作用有时与读为(读曰)的意思相同。
  • 汉字详情

    dú,dòu [du,do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JNK
    四角: 34784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英文翻译

    read, study; pro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

    yuē [yue]
    部首: 443
    笔画: 4
    五笔: JH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2) 同本义

    曰,言也。——《广雅》

    子曰何其。——《诗·魏风·园有桃》

    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

    子曰。——《论语·学而》。皇疏:“发语之端也。”

    曰有大艰于西土。——《书·大诰》

    曰师曰弟子云者。——唐· 韩愈《师说》

    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子曰;国人皆曰可杀

    (4) 叫做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天启。

    文曰初平山人。

    有村曰谢庄。——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助词

    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小雅·采薇》

    英文翻译

    say; KangXi radical 73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6 jyut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d6 [宝安腔] jet8 [梅县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et7 [东莞腔] jet8 [陆丰腔] jat7 [客英字典] jet7 [海陆丰腔] r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伐月合入聲合口三等yat/hvatĭwɐ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