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

dú shū bǎi biàn [du shu bai bian]

词语释义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引证解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拼音dúshūbǎibiàn,qíyìzìxiàn,是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熟读后,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            

读书百遍造句

读书百遍”,之后才可能“其义自见”。
继续看呗,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你应该懂是什么意思吧。
不过现在剑尘是一点思路也没有,只得用这种苦修的办法,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道理,剑尘相信只要不停的练习,他会找到自己缺失在哪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林萧点点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个道理。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秒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经文也是一样,因为潜心地去研究经文,修罗每日都繁忙并愉悦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阅读的必要性,对阅读艰深的书来说确是如此。
心如何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此时只能说听道百遍,听道百遍慧根自现。
不过现在剑尘是一点思路也没有,只得用这种苦修的办法,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是一个道理。
正如主公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希望我能早日领悟其中精髓,为主公排忧解难。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对于习武也是一样的。
书里面有没有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汉字详情

dú,dòu [du,do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JNK
四角: 34784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英文翻译

read, study; pro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

shū [shu]
部首: 106
笔画: 4
五笔: NNH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DS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英文翻译

book, letter, document; writ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biàn [bian]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YNM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HSB
四角: 33302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徧,徧也。——《说文》

徧于群神。——《虞书》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遍衙门告不成。——《陈州粜米》

形容词

(1) 泛指普遍

室人交徧摧我。——《诗·邶风·北门》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满山遍野;遍窥(周览,尽见);遍体(浑身,全身)

量词

从头到尾经历一次 。如:念一遍;许多遍

英文翻译

everywhere, all over, throughout

方言集汇

◎ 粤语:pi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en5 pien1 [梅县腔] bien5 [台湾四县腔] bien5 pien1 [东莞腔] pen1 [客语拼音字汇] pian4 [客英字典] bien5 [陆丰腔] pian5 [宝安腔] pen1
◎ 潮州话:bing3(pìng) [饶平]biang3(pìang)[揭阳、潮阳]piang3(phì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二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見先開去聲開口四等pienpenh/penn